-
从 Native Instruments「East Asia」音色库看当前音乐制作里的一些问题
满意度: 0 分最后,既然都谈的是音源,说来音乐技术的发展也是音乐现代化中的一部分。美国在现代化过程中诞生了以电吉他、合成器等新的发明,也催生了流行音乐的大发展。于美国自身而言,这些乐器相较于西方古典音乐这种殖民过程中的舶来品(当然也诞生了美国本土的古典音乐),才是实实在在的美国传统乐器。中国若是能引领一些新乐器、新音乐的发展,我们也就可以少些这样的争论了。而这只能依靠中国的音乐产品厂商的努力才有机会实现。祝同行们能不惧艰险,奋发向上,开拓一片新天地。 李克镰 于亚特兰大
-
从 Native Instruments「East Asia」音色库看当前音乐制作里的一些问题
满意度: 0 分回复 匿名:最后作者提到音源制作的管弦类电影配乐,同样也是一个可以对比的例子。试问若是所有西方管弦音源都是以影视配乐的震撼为特色,而缺乏“真实”,西方作曲家不会有意见么?回复 匿名:这个问题之所以会引发如此争论,根本还是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化中迷失了方向。西方古典传统靠着多代作曲家的努力,在保留精髓的情况下最终在影视音乐中占据主导。其中过程也有舍弃,也有创新。而中国传统音乐则不幸沦为边缘。望诸位音乐家在古风盛行的大好时机下,在发牢骚之外能在音乐语言上多做一点工作,将中国传统音乐以中国的方式现代化。同时还要保有文化的包容性,正如文章所讲,中国音乐从古至今早已受世界各地音乐的影响。世界上也几乎没有独立发展出来的音乐传统。像邓丽君的《淡淡幽情》这张专辑,充满了西方流行音乐的元素,却也是绝对中国的音乐。在保守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文艺界大可不必为其所裹挟。 -
从 Native Instruments「East Asia」音色库看当前音乐制作里的一些问题
满意度: 0 分回复 匿名:这里提到的世界音乐固然本意是是世界上的音乐,但不由让人联想到英文中直接对应的"world music"截然不同的,对非西方音乐刻板印象的含义。如果这套音源存在的意义只在于世界节拍(Worldbeat)这样的音乐风格,那网友的批评也不显得苛刻了。而事实上,Native Instruments 的演示曲也几乎是在流行音乐上包裹传统乐器的音色而已,没有所谓的古风,也没有古典曲目。固然,Native Instruments面向的是全球市场,世界节拍(Worldbeat)类型的需求更占主流。那中国用户认为这套音源没有满足其需求,发发牢骚有何不可?回复 匿名:最后作者提到音源制作的管弦类电影配乐,同样也是一个可以对比的例子。试问若是所有西方管弦音源都是以影视配乐的震撼为特色,而缺乏“真实”,西方作曲家不会有意见么? -
从 Native Instruments「East Asia」音色库看当前音乐制作里的一些问题
满意度: 0 分回复 匿名:这里提到的世界音乐固然本意是是世界上的音乐,但不由让人联想到英文中直接对应的"world music"截然不同的,对非西方音乐刻板印象的含义。如果这套音源存在的意义只在于世界节拍(Worldbeat)这样的音乐风格,那网友的批评也不显得苛刻了。而事实上,Native Instruments 的演示曲也几乎是在流行音乐上包裹传统乐器的音色而已,没有所谓的古风,也没有古典曲目。固然,Native Instruments面向的是全球市场,世界节拍(Worldbeat)类型的需求更占主流。那中国用户认为这套音源没有满足其需求,发发牢骚有何不可?
-
从 Native Instruments「East Asia」音色库看当前音乐制作里的一些问题
满意度: 0 分测试回复 匿名:“问题一,音乐制作片面的以发扬民族文化为导向/目的” 小标题的的论点比较客观,但论述就不太客观了。 “可见,即使没有传统音乐要素,也丝毫不妨碍日韩在当代音乐领域取得广泛的认知,认同与声誉。可见,在世界音乐发展的潮流里弄出具有普遍认同的有现时影响力,更有意义和价值;在此之上突出民族特色,是锦上添花,有更好,没有也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