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他手的逆袭──iCON 吉他声卡 V.GIG 与控制踏板 G-board
满意度: 0 分说句公道的,icon声卡好不好是icon的事,你可以说它电子管难听,可是说它insert噪音大,但要说电子管和insert没用就没意思了,
谁都知道这电子管不是音箱里的电子管,照10楼那么说,Reddi里面的电子管也是废物喽?另外我问你你的效果环路里加个BBE你怎么加? 千万别告诉我是吉他先插BBE再插综合,也别告诉我是综合后面接个BBE。照你这么说G-System上4个效果环路也是鸡肋了?你比TC的工程师还牛啊 -
吉他手的逆袭──iCON 吉他声卡 V.GIG 与控制踏板 G-board
满意度: 0 分我想知道这些产品设计者完全不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么?这么蛋疼的设计……
想买这种东西的人,第一肯定是想要拿来现场用的,第二肯定不是有钱人(至少没车),所以便携性很重要啊!因为还得带上笔记本和电琴啊!光个声卡踏板就这么大块头,这一大堆东西,提到现场估计都没力气弹琴了有没有!
山寨自ZOOM的“电子管”一下就让我震惊了。这种“电子管”和管箱里的电子管能是一回事吗?有空在声卡上搞这种糊弄初学者的噱头,不如用上好点的AD/DA,把ASIO的延迟降低、稳定度提高!最搞笑的是为了这东西没法用USB供电,还带拖个大电源,在现场,轻便和简洁才是王道啊!还要我重复几遍?
“外部效果器Loop”在那些硬件综合效果器上出现,就已经够鸡肋的了,尼玛买个综合不就是为了方便吗?在综合上串单块?哪个傻缺会干这种“既吃掉单块原有音色、又丧失综合最可贵的方便性”的事?
综合效果器(包括软件版的)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把所有处理模块的组合和参数储存为一个预置,在现场可以很方便的切换。而且软件不像硬件那样还受预置储存数量的限制,你经常会遇到同一个预置在不同的歌里都要用到的情况,在硬件里,会出现同一个预置占用很多个储存位置的情况。NI的guitar rig这方面做得很好,它预置组织方式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以把一个预置分配到不同的Tag里面,而预置本身并不需要复制一份过去。比如我可以按照每首歌做一个相应的tag,一个tag里面是这首歌里所用到的所有预置,这样,我只需要一组“TAG上下翻页”踩钉和一组“preset上下切换”踩钉就可以搞定了。另外再加一个Tap Tempo踩钉和Tuner/Bypass踩钉,六个踩钉加一个表情踏板就能应付绝大多数的现场需要了。NI的Rig Kontrol3用了8个踩钉我都觉得多余,ICON居然用了12个!尼玛我要是那么爱玩Tap Dance我去买一堆单块玩好不好啊!要你不就是为了便携吗?
表情踏板的质量对吉他手来说很重要啊有没有!有空做那么多踩钉,能不能把表情踏板弄好一点?你这玩意是给吉他手用的么?
综上所述,这个产品的设计者简直就是想当然,根本没有考虑购买这类产品的吉他手的实际需求,之前的NI Rig Kontrol、ZOOM C5的销量就已经够惨淡了,ICON看来也想体验一把这种感觉啊,哈哈!
(最后,请测评者把琴弦调准了再弹好么……技术啥就算了,这个总是最起码的素质吧)
-
满意度: 0 分回复:有质疑就说明产品确实存在不足,仔细想一想其实这也包含了当事人的一种希冀!不管漫骂也好质疑也罢,如果不能当成是一种鞭策,那就只有背着沉重的压力而走向失败......最重要的问题是:一款针对专业领域设计开发的产品不能说服并服务于专业人士,还把受众目标定位在初学者和老年人......这算什么?!好好想想吧!(本人绝非业内人士恶意诋毁)回复:音乐制作设备的未来不在于多专业,目前的文艺体系专业人士生产出来的只能是无聊的颂歌和低级的娱乐,初学者却能体会音乐的乐趣,目前的厂商多关注初学者是应该的,iphone都可以做音乐
我想知道这些产品设计者完全不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么?这么蛋疼的设计……
想买这种东西的人,第一肯定是想要拿来现场用的,第二肯定不是有钱人(至少没车),所以便携性很重要啊!因为还得带上笔记本和电琴啊!光个声卡踏板就这么大块头,这一大堆东西,提到现场估计都没力气弹琴了有没有!
山寨自ZOOM的“电子管”一下就让我震惊了。这种“电子管”和管箱里的电子管能是一回事吗?有空在声卡上搞这种糊弄初学者的噱头,不如用上好点的AD/DA,把ASIO的延迟降低、稳定度提高!最搞笑的是为了这东西没法用USB供电,还带拖个大电源,在现场,轻便和简洁才是王道啊!还要我重复几遍?
“外部效果器Loop”在那些硬件综合效果器上出现,就已经够鸡肋的了,尼玛买个综合不就是为了方便吗?在综合上串单块?哪个傻缺会干这种“既吃掉单块原有音色、又丧失综合最可贵的方便性”的事?
综合效果器(包括软件版的)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把所有处理模块的组合和参数储存为一个预置,在现场可以很方便的切换。而且软件不像硬件那样还受预置储存数量的限制,你经常会遇到同一个预置在不同的歌里都要用到的情况,在硬件里,会出现同一个预置占用很多个储存位置的情况。NI的guitar rig这方面做得很好,它预置组织方式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以把一个预置分配到不同的Tag里面,而预置本身并不需要复制一份过去。比如我可以按照每首歌做一个相应的tag,一个tag里面是这首歌里所用到的所有预置,这样,我只需要一组“TAG上下翻页”踩钉和一组“preset上下切换”踩钉就可以搞定了。另外再加一个Tap Tempo踩钉和Tuner/Bypass踩钉,六个踩钉加一个表情踏板就能应付绝大多数的现场需要了。NI的Rig Kontrol3用了8个踩钉我都觉得多余,ICON居然用了12个!尼玛我要是那么爱玩Tap Dance我去买一堆单块玩好不好啊!要你不就是为了便携吗?
表情踏板的质量对吉他手来说很重要啊有没有!有空做那么多踩钉,能不能把表情踏板弄好一点?你这玩意是给吉他手用的么?
综上所述,这个产品的设计者简直就是想当然,根本没有考虑购买这类产品的吉他手的实际需求,之前的NI Rig Kontrol、ZOOM C5的销量就已经够惨淡了,ICON看来也想体验一把这种感觉啊,哈哈!
(最后,请测评者把琴弦调准了再弹好么……技术啥就算了,这个总是最起码的素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