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维特(LEWITT)发布新品 RAY——首支自动对焦你声音的麦克风

2024年4月《Midifan月刊》电子杂志发行,8 篇技术文章在线阅读

低频灵魂,不同凡响:Earthworks DM6 打击乐专用话筒评测

叮咚音频正式代理 Lunacy Audio,令人惊叹的交互式效果器 BEAM 横空出世

精准混音/监听全担当——森海塞尔全能型监听耳机 HD 490 PRO 上手评测


从 Native Instruments @ NAMM SHOW 2018 发布会看 Sounds.com 的野望

musiXboy 发布于 2018-02-04 ·

分享到微信

3 评论

Native Instruments时隔9年再次回到NAMM SHOW参展,自然是有大事件要宣布,那就是新的在线音色平台Sounds.com的发布。

在NAMM SHOW 2018开幕的第一天上午,Native Instruments在单独展位的房间里召开了特别发布会。Native Instruments CEO Daniel Haver主持了整场发布会:


眼尖的同学们可能已经注意到Native Instruments的口号从:

The future of sound.

未来的声音。

变成了:

Collaborating on the future of sound.

合力创作未来的声音。

这是个伏笔~~

目前Native Instruments在全球设有7个办公室,包括:


  • 美国洛杉矶
  • 日本东京
  • 中国深圳
  • 德国柏林
  • 加拿大多伦多
  • 英国伦敦
  • 法国巴黎

没错,Native Instruments其实很早就在深圳设立了办公室(我在数年前刚建立的时候也有去拜访过),但当时还只是方便跟工厂交流,去年开始深圳办公室开始涉及到市场和产品,大家应该也感受到了变化,那就是Native Instruments很多新闻和视频都有了中文版,网站也测试开放了中文版 https://www.native-instruments.com/zh/(虽然还有大量内容没有做汉化),大家最关心的下载和注册软件的Native Access也终于特别为中国用户开通了国内服务器,下载畅通无阻。

发布会从Native Instruments的第一款产品Generator合成器软件开始讲起(也就是Reaktor的前身):


这不是故意怀旧也不是为了讲历史而煽情,而是阐述了一个大家可能长时间来都忽略的问题:Native Instruments其实是一个有远见到做『平台』的公司。Generator(也就是后来的Reaktor)就是一个开放的合成器平台,全世界已经有超过5000个Reaktor乐器被创建出来提供下载,用户可以自由的创建Reaktor乐器并免费也大家使用,也有很多第三方的授权Reaktor在销售,Native Instruments自己很多乐器插件其实也都是用Reaktor生成的,而非原生的:


而接下来的Kontakt又是一个巨大的采样平台,它在全球有超过125个商业合作商推出了超过500个依托Kontakt平台的采样产品。这仅仅是商业授权的音色库,非授权的肯定也有好几千了:


而Native Instruments又从这些Reaktor、Kontakt和自家软件里挑选出精选,组合成了终极的平台套装音色软件Komplete:


Native Instruments不仅有软件平台,也有软件硬件互通的NKS平台(其实更像是一个开放协议),让Komplete Keyboard键盘更好的遥控软件:


目前已经有60多个软件合作厂商让460多个软件支持了NKS控制标准:

Daniel顺势宣布NKS接下来也开始支持遥控效果器插件,首批合作商包括:

  • Waves
  • Softube
  • Eventide
  • Sugar Bytes

所以说Native Instruments有着做平台产品的基因,也知道如何做好一个开放的平台,那么如何让音色平台更加广泛化互联网化呢?也就是所谓的Native Instruments『互联网+』?答案就是Sounds.com


Sounds.com是一个音色的中心,目前已经上线测试,包含了成千上百的『纯音色采样』供大家试听下载使用。部分采样是可以免费下载的,而大部分的采样也并不需要单买,而是使用流行的『订阅制』每个月9.99美元随便下载使用(只要你硬盘够大网速够快,尽管下载使用)。由于还在测试中,所以付费版目前仅向美国开放,当然接下来会逐渐全球开放,也包括中国大陆。

Sounds.com的三大特色包括:


  • 超多内容:Native Instruments自己就拥有海量的采样是不容置疑的,他们也联合了很多第三方上传内容,每天都会更新新采样
  • 独特的用户体验:你可以在浏览器里用键盘上上下下的秒速试听多个采样,速度超快超流畅。Sounds.com使用MIR声纹检索技术,搜索bass之后即便某个采样没有被标记为bass标签,也可以被自动搜索出来
  • 价格:包月9.99美元随便下。试听不错的采样直接加入收藏,然后一键将全部收藏的采样打包下载

接下来Sounds.com还会做很多改进:


  • 每天越来越多的内容
  • 更多的功能:包括按照速度区间去检索等等
  • 更多的整合:将来Sounds.com会直接整合进Native Instruments的产品里,比如你在Maschine里就可以直接调取出Sounds.com的浏览器,查找在线的音色而非只能查找本地的音色,因为你已经订阅了Sounds.com的所有音色,所以这些音色可以自由使用并随时下载到本地来用

Sounds.com由前Beatport CEO Matt Adell为首的位于洛杉矶的团队来运营,我也在发布会有幸约到了Matt Adell简单聊了一些:



以下就是我跟Matt Adell聊天后得到的一些重要信息:

  • Native Instruments很重视中国市场,Sounds.com也很重视中国用户,从他们下了很大功夫解决中国用户访问Native Access就可以印证。虽然Sounds.com目前还只能在美国付费使用,但中国用户也可以体验并下载免费的采样。未来他们会逐步向全球开放,当然也包括中国地区,并作出中文版的Sounds.com网站,并支持中国用户喜闻乐见的本土化支付方式(比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 中国有很多本地化的民族乐器,Native Instruments也很希望有本地的公司或个人提交中国民乐的采样到Sounds.com。未来Sounds.com会开放接口,对接第三方采样提供商,方便提交采样,利用Sounds.com的平台获得更多受众和收入
  • Sounds.com的SDK和API将免费开放给第三方软件开发商使用,任何插件和DAW利用该API都将获得直接在软件里打开浏览器浏览、获取、下载、使用Sounds.com音色采样的能力
  • 提到音色,除了采样音色以外,合成音色的预制参数也是一个很大的门类。所以Sounds.com未来也会包含各种Native Instruments自己的和第三方插件的预制音色参数,第三方可以提交,用户可以下载使用
  • Native Instruments不太有能力判断第三方提交采样的原创性,所以如果遇到侵权只能投诉处理

Native Instruments在利用Sounds.com下一盘很大的『互联网+』棋,不过专业音乐厂商到目前为止似乎没有能把『互联网+』玩转的先例(Pro Tools的云服务就是个惨痛的先例)让我们拭目以待它会把Native Instruments带向何方。

文章出处 http://www.midifan.com/

转载新闻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

共有 3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