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创作新生态:M-VAVE 蓝牙口袋工作站 SMK 系列 MIDI 键盘 + 合成器评测
M-VAVE是一个专注于高性价比专业音频硬件的中国新锐品牌,以“功能集成+高性价比”为核心策略,主打移动音乐创作与极简工作流解决方案。本次评测的产品均来自其MIDI系列的键盘和控制器。
MIDI系列包含七款产品,其中4款为键盘,型号分别为SMK-37 PRO、SMK25 、SMK25 Mini、SMK-25 Ⅱ。
四款键盘均为便携式设备。键位配置方面,除了SMK-37 PRO为37键之外,其他三款都是25键,这一点从型号后缀可以清晰分辨出来。键盘构造上,全部采用了半配重的“拉簧结构键”,弹奏时可以获得中等阻力的力度反馈,以及快速的回弹速度(弹簧弹性势能释放)。这种结构的键盘比全配重键盘轻30-50,可以做到不错的便携性。此外,也具有成本低、维护简单的特点。同时,作为专业特征之一,上述四款键盘均支持力度响应。
共同点之二。除SMK25 Mini之外,其他三款型号均配有RGB背光打击垫,支持力度和触后。
共同点之三。具备琶音器和无线蓝牙连接和传输功能,内置锂电,便于移动应用。所有实体控件均支持MIDI学习和自定义功能分配(通过配套软件进行MIDI CC定义)。
设备外观、构建质量、附件与扩展性
外观上,四款键盘均为轻薄式设计,机身厚度分别在38-50毫米范围之内(见下图)。按照功能和控制内容的差异其控制面板布局也不尽相同。
其中,SMK-37 PRO功能最为全面,它不仅是款MIDI控制键盘,同时还内置了雅马哈DX-7 FM 合成器引擎,可以作为独立键盘乐器使用。连接电脑或移动设备后,也可以对DAW进行控制、输入音轨。而且,它具备3.5毫米MIDI输出转接端口(需另购MIDI适配器),这意味着可以连接外部音源或合成器,当作主控键盘使用。因此他的控制布局也是四款键盘中最复杂的,见下图所示。
如图,SMK-37 PRO配备了机械式弯音和调制轮,同时增加了四个推子。功能按键和打击垫的数量也是最多的。为了便于控制信息显示,它配备了1.54 英寸彩色显示屏。所有控件手感不错,控制反应也极为灵敏。
出于便携性的考虑,四款键盘全部为塑料机身,但做工和质量上毫不妥协,坚固且轻盈。外观上比较相似的是SMK25和SMK-25 Ⅱ,从型号命名上看,两者是迭代产品。见下图所示。
这两款键盘让我想到了Launchkey mini ,其整体配置基本也在同一水平。例如,条带状电容触摸式弯音和调制、可分配旋钮编码器、mini键床等。升级款的SMK-25 Ⅱ外观上最明显的变化是增加了RGB打击垫的数量。
SMK25 Mini是配置最为简化的mini款,从在型号命名上看,它属于第一代产品的迷你版本。见下图所示。
如图,配置上仅保留了一个旋钮编码器,去掉了打击垫。保留了基础功能和部分高级功能。这是四款键盘里面体积最小、便携性最强的一款。
从扩展性上来看,四款键盘仍属SMK-37 PRO最佳。下图显示了四款键盘的后面板的接口区域,从这里可以看到它们对外部设备的支持情况。
如图,最上面的SMK-37 PRO配备了USB C端口、3.5毫米MIDI输出转接端口(需另购MIDI适配器)、音频输出,以及外接踏板端口。较早期的SMK25(粉色)则配备了USB B端口,以及延音/表情踏板端口,有着较强的桌面应用平台支持性。而作为其迷你版本的SMK25 Mini则配置了USB C端口,显然这是便于移动设备使用,并且也提供了延音/表情踏板端口(机身左侧边)。升级迭代后的SMK-25 Ⅱ(黑色)在扩展方面结合了SMK25和SMK25 Mini 的优势,配备了USB C端口,以及延音/表情踏板端口,全面支持了移动和桌面平台系统应用。(注:SMK25、SMK-25 Ⅱ、SMK25 Mini所配备的延音/表情踏板端口使用midi suite软件可定义接口功能)
综合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四款键盘均可以作为主控键盘使用。若从控制能力来看,SMK-37 PRO是最佳选择。其余三款也都可以很好地适应移动或桌面应用平台。由于USB B端口的原因,SMK25在移动设备连接性上稍差,但是配备一个转接头也是可以轻松解决的。
产品标配附件上非常简单,仅提供USB数据线和用户手册。作为扩展的3.5毫米MIDI输出转接端口,则需在M-VAVE官方另购适配器。如果使用无线蓝牙功能,则无需适配器。下图显示了在苹果系统中启用无线蓝牙功能(图左红色箭头所示),以及成功连接蓝牙后的情况(图右红色箭头所示)。
该蓝牙为低功耗设备,连接之后就可以在键盘和DAW之间无线传输控制信号或MIDI信息。
无线蓝牙支持MacOS、WIN、iOS 8 或更高版本、iPadOS 13 或更高版本。其中MacOS原生支持,WIN需要前往官网下载相应驱动。
技术参数与控制功能
SMK-37 PRO
控制面板见上图所示。所有控件都可以通过配套软件自定义MIDI CC,并支持MIDI learn功能。同时,SMK-37 PRO内置了“琶音器”、“音阶/和弦”、“步进音序器”三类音乐创作工具。当然,对于产品本身而言,这些可以称之为“功能”,但它们来源于现代音乐制作工具,我更愿意称之为“创作工具”。可以说,它们是该键盘具有辨识度的因素之一。
下图显示了SMK-37 PRO的“功能按键组”,在这里可以对各种功能进行激活使用。
按下ARP(上图第一个按钮)可以打开“琶音器”,弹奏琴键即可生成自动琶音。长按ARP键,可以打开琶音器属性调整界面(下图右显示屏),转动旋钮编码器可更改诸如琶音模式、摇摆、速率等参数(每个参数对应K1-K7旋钮编码器)。
按下SCALE可以打开音阶属性界面,允许对调性和调式音阶进行指定。下图从左至右分别显示了C调下的“c小调(Minor)”、“多利安(Dorain)”、“利底亚(Lydian)”调式,同时在显示屏上标识了当前音阶的键位。
对于乐理不好的用户,该功能可以帮助其制作音乐,同时它也是一款很好的学习工具。
“和弦”工具与“音阶”类似,它也是一种快速构成性工具。按下CHORD可以打开和弦属性界面。此时弹奏和弦不必再以和弦音构成按键,只需单指按键即可自动构成和弦。下图分别显示了按下1、2、3三个音,系统构成的和弦。
它们分别是C大调下的135、2#46、3#57(后面两组和弦按照“首调唱名”法标记)。长按CHORD可以打开和弦属性设置界面,允许更改需要生成的和弦类型,如7和弦、9和弦、11和弦等等。该功能同样是一个学习和弦的辅助工具,对于制作而言,它可以帮助乐理知识不足的用户。在一些快速变换和弦的演奏中,凭借其单指构成和弦的方式,快速演奏复杂和弦不再是问题。
“步进音序器”是常见于各种合成器或鼓机插件上,是构成音符或节奏LOOP的一种工具。著名的Fruity Loops Studio软件就是以步进音序器作为主要编曲界面的。这种工具是现代音乐,尤其是以LOOP为主的电音的重要制作工具。
对于SMK-37 PRO内置这种工具还是让我感到一丝震惊,其售价毕竟仅有699元,这个价位提供了“音阶/和弦”、“琶音器”,并内置了“雅马哈DX-7 FM 合成器引擎”(下面将要介绍)已属良心配置,从功能、实用性、性价比等方面已经超越同类设备。那么“步进音序器”的加入,无疑让这款键盘更具竞争力。按下SEQ可开启“步进音序器”功能。
与使用软件一样,依次点亮或关闭打击垫,在阵列中形成节奏(见显示屏)。该“步进音序器”可以提供最大64步音序(步数可设置)。属性方面,可选“琴键模式”、“鼓模式”,以及“实时模式吗,并可设定门限、速度、速率等演奏参数。
内置“雅马哈DX-7 FM 合成器引擎”是SMK-37 PRO的招牌功能。这款产于80年代的合成器曾为那个年代的流行音乐做出过堪称经典的奉献,作为历史上最为畅销的数字合成器之一,至今也是追求传奇音色的首选。按下PATCH即可开启内置音源,长按可激活音色选项界面(见下图显示屏),系统提供四组音色库,每组32个音色(通过K1-K4旋钮编码器选择音色)。
如果想编辑合成引擎的基本参数,可以长按PARA,在开启的界面中配合旋钮编码器进行操作。长按FX,可以开启内置效果器,为音色添加效果处理(下图右)。PARA提供诸如Algorithm(算法)、Feedback(反馈)、Mono/poly(单音/复音)等参数编辑(见下图左所示)。FX提供常用效果类型,如Reverb(混响)、Delay(延迟)、Distortion(失真)等(见下图右所示)。
在控制方面,SMK-37 PRO还有一个重要扩展应用。见下图。
“KNOB BANK”和“FADER BANK”用于切换旋钮编码器和推子库。例如,原本1-8组物理旋钮,在切换库以后可以扩展到9-16组;1-4组物理推子,切换库以后扩展到5-8组。同时按下两键,可以将1-16个打击垫扩展到17-32个,这意味着上述物理控件的控制能力增强了一倍。
视觉反馈方面,SMK-37 PRO也是最佳的。下图从左至右分别显示了弯音轮、旋钮编码器、推子、打击垫等控件被触发时显示屏上的实时状态反馈。
SMK25 和SMK-25 Ⅱ
与SMK-37 PRO相比,体积更小,功能以MIDI控制见长。控件类型方面,提供旋钮编码器、按钮,以及打击垫,这种配置常见于便携版本控制键盘。同时,弯音和调制,也由传统机械式换为条带电容触摸式。尺寸上两者相同,均为321*178*46(mm),配备25键键床,见下图所示。
保留了琶音器、音阶/和弦工具,以及旋钮编码器/打击垫库切换。演奏设置方面,同样保留了键盘和打击垫的力度模式。可以说这样的配置,无论实用性和控制扩展方面都与SMK-37 PRO处于同一水平。整体功能上重心偏向通用MIDI控制、DAW控制(通过MIDI学习功能指定),以及键盘和打击垫音符输入/触发。
SMK25 Mini
用一句话描述:最精简的MIDI控制键盘。它同样保留了琶音器、音阶/和弦工具,这样的配置在同类键盘中并不常见,属于高性价比的体现。演奏方面,提供键盘音高区域调整,以及移调功能。弯音控制则使用了连续变化数值的按键进行控制,见下图所示。
这种弯音控制方式我也是第一次见到。通过长按PITCH+或PITCH-,使弯音数据连续快速变化,以到达塑造弯音效果的目的。其缺陷是,弯音只能以恒定的速度变化,无法自由控制弯音的起伏。
在控制方面,仅提供了一个Mod按钮用于自定义。当然,它支持MIDI CC和MIDI学习功能。因此,从整体来看,SMK25 Mini的功能配置倾向于MIDI音符输入。换句话说,它的设计目的就是一款音符输入设备。
使用体验
限于篇幅,琶音器、音阶/和弦,以及基础控制功能就不再逐项介绍。在试用环节,我们将重心集中在控件响应精度方面,以下分别对SMK-37 PRO、SMK25 II、SMK25 Mini进行了响应测试,审查三款具有代表性的键盘的内在质量。
我所使用的DAW为Abletonlive,下图分别显示了三款键盘在“Link MIDI”的识别情况(连接列表中第四项)。
三款键盘与电脑连接无需任何驱动,进入DAW之后控制器选择MPK25即可在输入/输出中选择当前控制键盘的型号,完成键盘与DAW的连接。
连接成功后,键盘的控制和输入功能即可生效。下图显示了使用SMK-37 PRO通过MIDI学习功能对轨道和效果器插件的控制情况。
如图,SMK-37 PRO的推子分配给三个轨道电平控制,旋钮用于控制轨道声像、打击垫用于控制轨道独奏,从DAW左侧的控制列表中可以查看MIDI控制器分配情况。同理,这种分配还可以用于音源插件或效果插件的实时控制。下图显示了用于控制混响插件的分配情况。
如图,SMK-37 PRO的七个旋钮分配给混响效果器,用于实时控制预延迟、立体声宽度、衰减时间等参数。MIDI控制器分配情况可以从上方控制器列表中查看。使用这种方法可以随时改变控制对象,非常灵活,是混音或现场表演中常用的控制方式。
控制键盘的响应精度是衡量其品质的标准之一。以下将对键盘力度响应、弯音/调制做一个测试。下图显示了SMK-37 PRO的力度响应,可以看到,极弱和极强两个极端的力度都被系统记录下来。
如图,第一个极弱的音符,其力度值为1;第二个极强的音符,力度值为127。说明SMK-37 PRO键床响应精度较高,可以完整表现出全部力度范围。对比SMK25 II和SMK25 Mini的力度表现,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差距,见下图。
SMK25 II在极弱的情况下力度为3,极强达到了127;SMK25 Mini极弱的情况下力度为4,极强达到了124。两者与SMK-37 PRO的力度表现有微小差距。但整体来说,这样的力度响应已经超越了市场上很多同类MIDI键盘。
弯音/调制也是输入音符时常用的控制类型。SMK-37 PRO采用机械式控制轮,比触摸式控制条更便于获得平滑的曲线,同时也不易造成数值跳跃。下图显示了三款键盘的弯音曲线。
整体来看,三款弯音控制器的精度都是令人满意的,曲线中没有出现数值跳跃或漏值现象。而且,SMK-37 PRO和SMK25 II在快速归零操时也保持了数值的稳定。SMK25 II在弯音持续的过程中曲线有些抖动,这是操作触摸条时无法保持匀速滑动造成的。相比之下,SMK-37 PRO所配备的机械式弯音轮塑造的曲线更平滑,这是由于机械式弯音轮有内部轴向支撑,更容易控制。
与前两者相比,SMK25 Mini的弯音曲线显得十分机械,没有任何弧度。因为它采用了恒定速度的连续数值输出,当长按PITCH+或PITCH-时,它只能以同样的速度输出控制数据,因此其曲线才与众不同。之前我们说过,SMK25 Mini定位于输入键盘,“控制”只是其附带功能。
调制曲线见下图。由于SMK25 Mini不具备专用的调制控件,因此不在测试行列。
可以看到,调制曲线也非常完美,细微的控制动作都被记录下来。这里要对SMK25 Mini的控制部分做一个说明。SMK25 Mini提供了一个Mod按键,它可以用于自定义。例如,可以指定为某一个MIDI CC控制器、或是通过MIDI学习功能指定为某一个控制器。虽然该键盘没有配备专用调制控件,实际上是可以将Mod按键指定为调制的,只是它所发送的数据也是连续性的,会有损调制的音乐性。这里仅建议指定那些与音乐情绪无关的控制器,例如一些开关类型的控制器。
M-VAVE官方提供了一款名为Midi Suite软件,用于自定义MIDI CC控制器。下图是软件检测到SMK25 II后的画面。
当软件与硬件建立连接后,出现如下界面。允许用户在软件里面为所有控件以及键盘自定义控制。
结论
M-VAVE系列键盘以便携和性价比为核心,适合移动音乐人和预算有限的用户。虽然小尺寸键盘在手感上有所妥协,但专业功能方面对比市场同类产品确实又强悍不少。下表列出了各型号优势及市场参考价。
目标用户:
- 移动制作/演出:首选SMK-37 PRO,其次 SMK-25 Ⅱ;
- 新手入门:SMK25 Mini以低价取胜。如果需要MIDI控制和输入双重功能,可以考虑SMK25 或SMK-25 Ⅱ;
- 轻度编曲/控制器需求/移动性更强:SMK-25 Ⅱ;
竞品对比:
- Arturia KeyStep系列:手感更好,但价格更高;
- AKAI MPK Mini:综合性能强,但M-VAVE性价比更突出;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