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维特(LEWITT)发布新品 RAY——首支自动对焦你声音的麦克风

2024年4月《Midifan月刊》电子杂志发行,8 篇技术文章在线阅读

低频灵魂,不同凡响:Earthworks DM6 打击乐专用话筒评测

叮咚音频正式代理 Lunacy Audio,令人惊叹的交互式效果器 BEAM 横空出世

精准混音/监听全担当——森海塞尔全能型监听耳机 HD 490 PRO 上手评测

频率的背后

onlycan 添加于 2018-04-29 ·

分享到微信

共有 6 条评论

作者: onlycan

在看到这个题目的一刹那,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X轴的频率与Y轴的能量,就像图1、2、3这些花花绿绿的东西。但是这只是频率概念中的一部分。我们要看到的是频率的背后鲜为人知的一面,更加妖娆的一面。


图1:Blue Cat的FreqAnalyst Pro


图2:RNDIGITAL LABS的FIREQ


图3: Blue Cat的FreqAnalyst Pro

这是一篇为了两种人而写的文章,一种人希望得到全部,那么从头看到尾,一种人需要得到招数,那么请从《各种招》板块看起。

首先谈论的这些会很枯燥,但是我相信是会很有帮助的一部分。这里精简掉了满世界都能找到的EQ理论,说一些容易出现的盲区。

频率关系与风格——

一个事物发展了10年可能是现象,发展了100年那就是文化,作为一个地球人,一个地球上听音乐的人,我们是拥有审美习惯和倾向的。而同样,各个风格的审美趋向都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直接决定着音乐作品的频率概念和乐队关系。就像复古风潮中充斥着暗哑的音色与大量的声染色,我曾经制作的一首独立乐队的复古风的歌曲的时候就做了一个8K开始的滚降,让音乐更加暗哑和粗糙,缺少光泽,让人回想到60年代不列颠入侵时期音乐的频率响应,而乐队成员也都很满意,他们享受属于那个时代的声音而却属于他们的作品,事实证明,不是永远的20~20K都是完美的。同样,在管弦乐队中更是有严格的审美体系来规范你的频率关系,因为他拥有更悠久而更庞杂的发展体系。不仅仅是清晰的频率区分,而是他拥有介于融合与独立间的特殊平衡关系,比如弦乐组中,二提对一提的支撑,大提与一二提的呼应,大提与贝提的响应,中提像胶水一样让弦乐衔接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再大到弦乐与木管的融合,圆号为乐队作出的弦乐与铜管的衔接作用。这是一个异常复杂的频率关系和审美体系,作曲的概念中这叫做交响乐队的“震动",而作为混音师我们把它理解成特定风格下的频率关系。如何平衡这个频率关系?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接近风格的作品仔细的分析比对,就我个人而言为了混音做为参照的DEMO包总在不断的增大,在对比优秀作品的过程中,你会找到更多的共性与个性,这就是审美趋向与个体差异,而这会让我们的方向变得更加清晰且正确,高尔夫球里有句话非常有道理——方向总比距离重要。站在巨人的肩膀总比再吃成一个巨人容易的多。不管你有多强的消化能力。

量与质——

质量,中华文明何等博大精深,这个词的意义就值得我们揣测终身。我们看到了量,不论光学频谱还是普通的频谱仪,我们看到的是集结于各个频率的量,就像任何一个声音的瞬时频谱,我们用白噪声和均衡器就可以划拉出来。而质是很难表达的,我们建立了很多的主观评价系统,但是依然很难去描述一个明确的音质。好听不好听~这是最苍白的评价体系,苍白到就像春节晚会的宣传词:“我们此次春节晚会不但突出了春节的节日气氛还突出了晚会的喜庆特色。”听着有道理其实再废话不过。这个世界上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而音质主观评价直接跟你的审美习惯和审美倾向挂钩。不过作为混音师我们至少可以判断这个声音的素质,密度。一个优质的中性素材可以在对频率进行调整的时候让你觉得如鱼得水,因为任何一个频率哪怕是很细节的频率都是可用的,一就像个军鼓的声音可以从鼓皮震动,响弦的震动,腔体的共鸣,乃至在时间轴上各个部分的交相呼应衰减造成的一切一切的声音细节,混然一体。而这样一个优质素材可以在制作的过程中拥有足够内部素材供你操作。这是优秀素材的鉴别方式。就像曾经有过关于话筒好坏的测试,很多廉价MIC在原声状态和优秀的MIC差距不大,但是你可以从10K往上搁架式的提升10个DB,优劣立现,质量差的MIC会表现出破碎、几乎没有、或者歇斯底里的超高频,而优质的MIC的超高频依然可以提供给你更多的空气感和稳定的音质。

频率的时序性——我们通常会忽略时间轴,因为那在频谱仪上反应出来的是跳跃的图案,而微观的时序性我们更是难以反映过来。但是这确实是频率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宏观上的频率时序性,比如编曲中的大开大合的发展方式,主歌段落可能完全没有低频信息,而在A2段落时再有BASS的介入,乃至副歌段落更加饱和的频率响应。而微观上我们可以体会每一个乐器在起震,衰减,稳态,消逝是不同的频率响应而做出微观的处理,往往这要借助压缩,而再发展就出现了后边要讲到的滤除频率double做补偿轨道等等一系列的手法。手法不在于对错,而在于你是否有明确的思路与用途。最终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掩蔽

频率掩蔽——所有人都会在多轨混音的时候不断强调掩蔽效应。但是即便是单轨单音色同样也是异常的重要,大家总习惯将单轨的音频轨道作为一种线性的体系,但是他只要不是一个纯音就绝不是这样的。声音问题的实质究竟在哪。这需要你有更精准的判断,反映在处理手段上会有另一种思维,究竟是我需要的部分不够还是被掩蔽而无法突出,声音的协调与衡顺是最终的目的。频率掩蔽遵循的原则永远是此消彼长。衰减还是增益并不仅仅是一味的通过算法来判断造成的失真多少,而是彻底的从思路来矫正究竟需要的是增益还是衰减。

掩蔽的时序性——这又要将简单的频率掩蔽再引入一个时间轴概念,往往是持续的掩蔽频率遮盖了瞬息万变的频率,就像歌唱中的超高频往往会隐藏于更加厚重的身体共鸣声中而只在字头等爆破音中鹤立鸡群。具体应用见《各种招》EQ链路设计。

频率中的混响——如果对掩蔽效应了然于胸那么这就仅仅是一个小提醒,混响不仅仅是构造音色的部分,同样也是每一个瞬时频率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在时序的掩蔽中混响往往也占据了很大成分,即前一时刻造成的混响声会掩蔽后一时刻的部分频率。因此控制混响的频率特性也是往往会被忽视的方面。在判断混响的频率响应的时候经常可以SOLO单独听混响的声音,那样对可能发生的遮掩会有更明确的判断。

《各种招》

关于人声

我们把决定音高的频率叫做基频,比这个高的泛音部分叫做谐波,比基频底的叫做次谐波。

那么这些东西具体有没有用呢。比如一个歌手发声一个标准音小字一组a,那么440HZ以下的次谐波其实会有很多,大多来自于胸腔的共鸣。而这部分声音要不要呢。往往男性会非常在乎这个频率,当然除了男女还有其他很多的风格,那么只能看着办了……

因此往往影响音色的低切很多会出现在女声身上。经常看到女声会切刀200HZ甚至更多。这样声音会去掉很多累赘,而符合传统审美燕语莺声的标准,声音会飘起来。女声不断的提升高频会带来轧耳朵、不甜不亮反而硬的声音,那么尝试控制低频,如果是低频掩蔽了高频的细节,那么对症下药必有奇效。

同样8000HZ左右的人声摩擦感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商业唱片的标准必提频率,而且复制轨道,切除低频,针对高频做提升和压缩也已经满世界都是。所以大家对这个频率一定要注意一点,就是当素材好的时候在这个频率上做搁架提升才会凸显质感和光泽的部分。就像前文提到的,对素材的判断是第一步,如果是一个SM58录得人声,8K搁架提升?那只会是一种灾难。

关于降低低频负载来提升响度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消除没必要的频率负载是一个好混音的保证。最稳妥的不影响音色的低切方式是把低切的位置慢慢上移,假设当到300HZ的时候音色开始有变化那么我就往回移动1/3也就是吧低切点放在200HZ。之所以低切是因为当你打开频谱仪其实在这个频率上还是有一部分信号的,很多来自于物理噪音。这些信号虽然听不到但是会挤占我们本就不多的HEADROOM那么在不影响音色的情况下去掉它。这就是在提升响度环节低切的作用。但是这里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比如在低切的拐点上几乎所有的EQ都会有特殊的提升,而造成低频的不平顺、而且大家往往会控制40HZ以下的低频,首先是这部分低频会让很多重放设备共振而出现问题。其次是既然重放无法正常播出那不如滤去来提升音量,即便是低音要求很变态的夜店类歌曲也是如此。看看LADY GAGA的Bad Romance吧,如图4。


图4:LADY GAGA的Bad Romance

关于使用EQ的链路设计。

介绍一个常用的,复制轨道加EQ再加压缩,这个做法在母带上也常见。还是以人声为例。其实思路很简单,只做EQ提升高频齿音和一些出现在字头的爆破音会得到放大,而且由于高频在人声的比例中变化很大,很容易被掩蔽掉,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压缩得到一个相对持续而平滑同时对齿音影响不大的高频。于是这种做法应运而生。同样,这个手法可以用来补充一切需要更加平稳需要更多存在感的频率。深阈值大压缩比,和想要哪就把别的地方滤去的EQ,就这么简单,让补充的频率来的更猛烈些吧……(个人不是很喜欢这个做法,总感觉会影响人声的活跃度,但是在商业唱片中大量被使用,所以如果客户需要可以尽情的使用)

先压缩还是先EQ

EQ——COMP的优势在于我可以有控制的让压缩处理我提升的一些频率,由于能量的增加让这些突出的频率优先触发了压缩那么这是一种控制。就像我需要提升更多的8K以上的频率,但是造成瞬息的齿音过大,而这恰好可以触发压缩的处理,我甚至还用这种手法来模拟过一些电子管MIC的特性,那种齿音并不小但是启动缓慢的独特音色。COMP——EQ,也是由于不同时间点触发压缩而被压缩的频率都不同,那么压缩的使用必然会影响到声音各个时间点的频率特性。那么用EQ在压缩后重新修正也就是很正常的思路。同样EQ——COMP——EQ,COMP——EQ——COMP也就应运而生。

关于EQ的风格和染色

我很喜欢用WAVES水星包的SSL(如图5)与V系列(如图6)搭配一个均衡。其实这两个东西都不错,但是我喜欢V系列仿NEVE的开放高频和SSL紧凑的低频。所以系统资源再一次崩溃……

顺便介绍一下这俩东西的来历,SSL那个东西采样自SSL4000调音台,这个东东最早是WAVES帮助SSL做采样建模。而SSL很坏,他自己出品的DSP效果器是基于天价的SSL9000的,而WAVES只能出个4000的采样。没办法 谁让SSL横呢

而V系列传言是建模自NEVE的东东。但是由于没有授权所以只能使用V系列就是VINTAGE的意思隐藏一下。而我也用过URS仿NEVE的那个,太瘦了,虽然后人管那个叫细腻,其实音色审美很主关的。我从初中开始听甲壳虫,受了大量60年代音乐的影响,所以音色品味比较复古,喜欢毛边多,体积大,甚至过载的一些。

一直为人传诵的MCDSP也会使用一些(如图7),那一定是一个很优秀的均衡器但是并不是一个极富性格的均衡器,万能可以体现他过人的品质但是同样也是一种局限,比如他的FILTERBANK就是这样完美的有些缺乏个性。


图5:SSL的EQ


图6:Waves的V系列


图7:McDSP的FB

让均衡器成为染色机器

我记得我第一次使用JOEMEEK的EQ插件的时候被他浓重的染色所感染(如图8),觉得他除了做点打击乐之外几乎没什么可用的地方了。他会迅速的提升一个频率的密度达到一个几乎无法接受的状态,直到我无意间发现了PULTEC EQ这个插件(如图9),他是基于大名鼎鼎的PULTEC硬件设计。这硬件设计的过人之处在于同一频率带并不仅仅是一个不是增益就是衰减的旋钮,而是一个为BOOST一个为ATTEN的双旋钮结构,也就意味着我可以在同一频率同时衰减和提升。在国外的论坛上有些人很喜欢PULTEC效果器的这个设计,说这会出现特殊而神奇的声音。在参数名称设计上使用了BOOST而没有使用GAIN这个词我想也是对他自己类似激励的染色功能的一种表述。于是我觉得恐怕这是一种可以更灵活的使用EQ所提供的染色的方式。我开始在制作中通过JOEMEEK强大的染色能力来着重增加某个频率的密度,仅仅是用JOEMEEK的时候可能听起来有些怪异,但是我会在之后使用一个相对中性而平滑的EQ来修正整个频率响应。很可能出现JOEMEEK加6DB而另一个均衡在同一频率衰减6DB,即加质不加量,这类用于修正的EQ比如WAVES文艺复兴的REQ(如图10),甚至无相位失真EQ(如图11)。反正是需要音色处理平滑的EQ,从而得到拥有我需要的染色而又对整体频率响应有所控制的声音。


图8:JoeMeek的VC5


图9:PULTEC EQ


图10: Waves的REQ


图11:Waves的无相位失真EQ

文章出处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

共有 6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