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音频正式代理美国高端私模耳机品牌 64 Audio,专业与 Hi-Fi 兼备的顶级入耳式耳机

Ableton 发布 Live 12.3 并下调中国区售价,Live Intro 和 Standard 开启限时特惠

直到现在依旧是最好的 AI 歌声合成器:Synthesizer V Studio 2 Pro 更新评测

从录音室到日常聆听:索尼 MDR-M1 如何成为创作者与发烧友的跨界首选?

《Midifan 月刊》电子杂志 2025 年 8 月号发布,点击在线阅读

什么是分轨母带处理?它是如何工作的?

安小匠 添加于 昨天 ·

分享到微信

暂无评论


以下是一篇全面的分轨母带处理(stem mastering)指南,这是完成音乐制作的一种进阶方法。我们将探讨常规立体声母带处理的基本概念,明确分轨母带处理的定义,突出其与分轨混音的不同之处,并介绍何时以及如何使用它。我们还将讨论其优势、潜在陷阱以及整体工作流程,以帮助您判断分轨母带处理是否适合您的项目。

一、什么是母带处理(Mastering)?

母带处理是音乐制作流程中的最后一步。在将各个乐器和人声混音成一个完整的曲目之后,母带处理阶段会对整体声音进行精细打磨。它会调整最终立体声混音的音色平衡、动态范围、立体声效果和响度,从而确保音乐在不同的播放设备上都能呈现出色的效果。

(一)母带处理的重要性

当你完成混音时,曲子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听起来效果可能很棒,但听众会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下听到这首音乐——比如汽车音响、耳机、笔记本电脑,或者是俱乐部的音响系统。母带处理的作用就在于确保歌曲在所有这些播放场景中都能保持其感染力。 

在母带处理过程中,工程师通常会使用以下工具:

  • 运用均衡器(EQ)来微调整体的音色平衡,比如削减刺耳的高频,或者增强略显薄弱的低频。
  • 运用压缩器来温和地控制动态范围,这通常被形象地称为“粘合(gluing)”混音,让所有元素听起来更加协调一致。
  • 运用限幅器(limiter)来提升整体的响度,使其达到商业发行所需的水平,同时避免出现削波失真。
  • 运用立体声成像(stereo imaging)或增强器(stereo enhancer)来细微地调整曲目的宽度感,使其听起来更宽广或更紧凑。
  • 抖动处理(dithering),例如在将音频从24位降低到16位时,帮助避免数字音频中可能出现的伪影(artifacts)。译者注:这里的伪影,是数字音频或信号处理过程中由于数据转换、压缩或其他操作而产生的不需要的、异常的声音或失真现象,例如量化失真——降低位深度时声音出现的微小模糊、类似底噪的失真。)

在混音阶段,我们通常会分别处理各个元素,而母带处理则是对最终的立体声文件进行打磨。如果说混音是在画布上绘制所有的细节,那么母带处理就是最后的清漆(varnish),它能让颜色更加鲜艳,同时保护这幅最终的艺术作品。

二、什么是分轨母带处理(Stem Mastering)?

分轨母带处理是一种专业的方法,母带工程师会从少量分组的音频轨道(称为“分轨〔stems〕”)入手,而不是从单一的立体声混音文件开始。每条分轨代表一组逻辑上的乐器或人声子集。例如,如果你有一个四人乐队加上人声,你可能会有以下几条分轨:

  • (包括所有鼓麦克风和打击乐器)
  • 贝斯(电贝斯或合成贝斯)
  • 吉他和键盘
  • 主唱(以及可能作为单独分轨的和声)

(一)工作原理

工程师不再局限于对单一立体声文件进行全局调整,而是可以对每个子分组进行细微的调整。比如,他们可以将人声稍微提升1 dB,或者对鼓的分轨进行轻微的均衡处理以增强清晰度。在每个子分组都经过打磨之后,这些分轨会被合并成最终的立体声母带。

(二)与传统母带处理的关键区别

传统母带处理中,整个混音就是一个单一的立体声文件。如果人声太小,或者某个乐器过于突出,调整起来可能会很棘手,因为很容易影响到其他元素。而在分轨母带处理中,工程师拥有更精细的控制能力:他们可以微调人声音轨的音量,去除镲片的刺耳感,或者收紧贝斯的音色,而不会对吉他和键盘的音色造成不良影响。 

然而,分轨母带处理并不是跳过精细混音这一步的理由。提供给母带工程师的分轨应当已经体现了所有的混音操作(比如声像定位、混响、压缩等)。之后,母带工程师会通过细微的调整来完成曲目的最终打磨。

三、分轨混音(Stem Mixing)与分轨母带处理

“分轨”这个术语也常出现在混音的语境中,有时会让人产生混淆。我们来厘清其中的区别。

(一)分轨混音

分轨混音中,制作人或艺术家可能会向混音工程师提供分组的音频文件。与其交付50条未经处理的原始音轨——比如底鼓、军鼓、踩镲、吉他、合成器等等,不如提供数量更少的“分轨”(例如鼓组分轨、贝斯分轨等)。混音工程师随后会对这些分轨进行平衡和处理,以制作出新的立体声混音。这种方法可以节省时间,或者如果已经设定了部分分组的平衡,它还能确保某种创意方向得以保持。

(二)分轨母带处理

分轨母带处理则是在混音之后进行的。此时,曲目被认为已经“混音完成”,仅剩下最后的打磨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分轨基本上就是你混音环节中最终的子分组,每个分轨都包含了你选定的均衡处理、效果、声像定位以及内部的平衡设置。母带工程师接收这些子混音,以便解决一些小问题,或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增强处理,而不会影响到歌曲的其余部分。 

一个经验之谈:

  • 分轨混音是一种混音工作流程的变体,它用一部分的子混音(sub-mixes)来代替数百条单独的音轨。
  • 分轨母带处理是一种母带工作流程,它使用少量分组音频文件来完成最后的打磨工作。

四、何时使用分轨母带处理

分轨母带处理并非总是必需的。许多歌曲,仅仅使用标准的立体声母带处理就能听起来很棒,尤其是当混音本身已经相当出色时。然而,也有一些特定场景能让分轨母带处理大放异彩。

(一)优化“近乎完美”的混音

如果你对混音已经有了90的满意度,但仍有那么一些让人纠结的小问题——比如主唱人声稍稍显得被淹没,或者低频部分有些失衡,那么分轨母带处理就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你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分别提供人声、贝斯和鼓组的分轨,能让母带工程师针对每个子分组单独进行处理。

(二)复杂(dense)或分层(layered)的制作

对于那些包含众多层次的歌曲——例如堆叠了多层合成器音轨的流行音乐作品、管弦乐编曲,以及拥有多个重叠元素的电子音乐曲目,分轨能够帮助保持声音的清晰度。通过调整单个分轨的音量或均衡,可以在拥挤的频率范围内突出关键元素。最终得到的母带更加通透,不会有任何元素被遗漏或掩盖。

(三)自主(DIY)混音或具有挑战性的环境

如果你在不太理想的空间里完成了混音,某些问题可能要到后来才会显现出来。通过提供分轨,你就能为母带工程师提供更多的调整空间,让他们去修正那些频率堆积、刺耳感或其他你可能没有听清楚的音频问题。

(四)母带处理中的创意调整

偶尔,艺术家会把一些创意决策留到母带处理阶段来做。比如,你可能对人声上的延迟效果拿不定主意,不知道保留多少合适。如果你提供了人声分轨和器乐分轨,母带工程师就能根据混音的其他部分来微调这种效果。这种程度的创意灵活性可以在不返回混音环节的情况下,为作品增添最后的润色表现。

(五)何时不该使用分轨母带处理

如果混音已经真正完成——也就是说,你(以及你的制作团队中的其他人)都非常满意,那么传统的立体声母带处理通常会更快、更简单、也更经济。 

此外,如果混音存在严重问题,分轨母带处理并不是灵丹妙药;通常更好的做法是回到混音环节,解决那些更深层次的问题。简而言之,分轨母带处理应当用来增强一个已经很不错的混音,而不是去挽救一个在平衡上做得糟糕的混音。

五、为母带处理准备分轨

如果你认为分轨母带处理适合你的歌曲,那么正确地准备分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当每个分轨都组织得井井有条,并且精准地反映了你期望的混音平衡(mix balances)时,母带工程师的工作就会轻松许多,而且效果也会更加出色。

(一)第一步:完成你的混音(不包括最终总线处理)

在导出分轨之前,确保你的混音在每条单独音轨的层面上已经完成。如果你在主总线上有特殊的处理——比如一个强力的限幅器或者响度最大化效果器(loudness maximizer),要考虑将其移除或者设为旁通。母带工程师通常更倾向于接收没有最终限幅处理的分轨,如此为他们的处理流程留出更多的动态余地。 

如果轻微的总线压缩是你整体声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通常被称为“混音总线粘合〔mix bus glue〕”),那么保留它是可以接受的,但要避免过度的限幅处理。 

这一步的目标是提供能够反映你混音决策的分轨,同时又为母带处理保留足够的灵活性。

(二)第二步:确定分轨分组

想想你的曲子有哪些主要元素。常见的分类包括:

  • 鼓组和打击乐
  • 贝斯
  • 吉他和/或键盘
  • 主唱
  • 和声或其他旋律部分

你提供的分轨数量取决于音乐的复杂程度,以及你和母带工程师之间的协商。尽量避免创建过多的分轨——这可能会拖慢母带处理的进程,使职责变得模糊,甚至导致混乱。反之,若是仅提供一个包含“所有内容”的分轨加上“人声”分轨,可能会限制工程师微调的能力。 

在大多数情况下,目标是提供3到8个分轨。

(三)第三步:导出起止点一致的分轨

在你的数字音频工作站(DAW)中,分别独奏分配给每个分轨的音轨组(包括该组的任何发送或总线效果),然后将其导出/混缩为立体声音频文件。确保所有分轨:

  • 在时间轴上从完全相同的起点开始,并持续到歌曲结束,捕捉所有淡出效果或混响尾音。
  • 使用高质量格式,通常是24位WAV。
  • 命名清晰明确(例如:《歌曲名称_鼓组.wav》《歌曲名称_人声.wav》)。

(四)第四步:确认分轨能够重现你的混音

将所有导出的分轨重新导入到一个没有主总线处理(master bus processing)的新工程中。当所有分轨的增益都设置为统一增益(0 dB)并播放时,声音应该与你的最终混音完全一致(不考虑你移除的任何主总线限制)。这一步是为了确保你没有丢失任何混响效果返回信号(reverb return),或者不小心静音了某个音轨。如果存在任何差异,请在将分轨发送给母带工程师之前进行修正。

(五)第五步:提供参考混音

通常很有必要附上一首你曲子的单一声部立体声混音,作为母带工程师的参考。这个参考样本能展示出你期望让最终混音呈现出来的声音效果。他们可以将合并后的分轨与你的参考样本进行比较,在进行调整之前确保它们能够正确地整合在一起。

六、处理分轨

一旦分轨准备就绪,母带处理环节便可启动。倘若你聘请了专业的母带工程师,他们会开启一个新项目,导入你的分轨,并核实一切是否准确无误地对齐。随后,他们便着手施加细微的调整,以提升歌曲的整体品质。

分轨母带处理工作流程概览

1、配置工作会话:工程师将每个分轨放置在各自的音轨上,并进行对齐,确保它们能够同步播放。最初,他们会聆听合并后的分轨,确认其与参考混音一致。
2、逐轨调整:如果存在任何突出的问题——比如被掩盖的主唱或过于浑厚的贝斯,那么工程师可能会对该分轨的音量进行轻微调整。他们还可以对特定分轨应用针对性的处理,例如对鼓组分轨进行轻微的均衡削减以去除军鼓的“铃声(ring)”,或者对人声分轨施加轻度压缩以平滑动态范围。译者注:军鼓的“铃声”,是因某个频率范围过于突出,产生的一种听起来如铃铛般的金属共振声。)
3、总线上的整体处理:在解决了每个分轨的问题之后,工程师便着手操作最终的母带处理链。
4、关键监听与计量:在整个过程中,工程师将依赖精准的监听设备和计量工具。他们会检查电平(LUFS、RMS、峰值),以确保母带达到响度目标,观察立体声场,并将其与参考混音或其他商业曲目进行比较。
5、最终导出:最终的交付成果可能包括用于发行的24位WAV文件、用于CD的16位WAV文件或其他专用格式。核心目标是创建一个经过精细打磨、平衡良好的最终母带,保留你混音的情感冲击力。

七、为什么选择分轨母带处理

以下是分轨母带处理的主要优势,或许能帮你决定是否在下一个项目中采用这种技术。

(一)对各个元素的精细掌控

即使是最熟练的母带工程师,在处理单一立体声文件时,也可能会在某些问题上遇到困难(例如,只提升军鼓的音量而不影响吉他)。分轨能让工程师精准定位到特定的子分组。这样一来,你就能在母带阶段享受到混音级别的精准度。

(二)更佳的平衡与清晰度

通过单独调整每个子组,更容易确保乐器之间不会相互冲突或掩盖彼此。对一个分轨进行轻微的均衡或压缩处理,可以在不在其他地方引发新问题的情况下解决频率冲突。因此,最终的母带往往具有更好的清晰度和明确感。

(三)修复不完美的混音

如果由于混音环境或经验不足导致混音存在一些瑕疵,分轨母带处理可以作为一种保障。工程师可以在不影响混音其他部分的情况下,修复轻微的频率堆积、刺耳的人声或浑浊的鼓声。这对那些没有高端工作室条件的独立制作人来说尤其有价值。

(四)创意灵活度

由于每个分组都可以单独处理,你可以在母带阶段探索创意想法:比如只为吉他添加轻微的饱和效果,或者略微拓宽合成器分轨的立体声宽度。这些有针对性的声音改进在单一立体声文件上很难实现,而且往往会波及其他元素。

(五)顺畅的修订流程

如果客户或合作者提出一些小的修改意见——比如“吉他听起来有点太响”,那么只要手头有分轨,母带工程师就能迅速进行调整。这可以减少反复向混音工程师索要新的立体声混音的循环操作,从而节省所有人的时间和精力。

八、潜在陷阱与注意事项

尽管分轨母带处理有诸多优势,但它并非总是最佳选择。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流程过于复杂

有些母带工程师不太愿意接收过多的分轨,因为这可能会模糊混音与母带处理之间的界限。如果一个项目包含十几个分轨,整个流程可能会变得难以驾驭。你提供的分轨越多,母带阶段就越有可能变成第二次混音阶段,这可能会导致混淆,或在创意上产生冲突。

(二)带来额外成本,花费额外时间

通常情况下,分轨母带处理的费用会高于立体声母带处理。由于母带工程师需要设置并评估更多的音轨,因此整个处理过程会花费更多时间。除非你确实需要分轨母带处理所带来的好处,否则你可能是在为微乎其微的益处支付额外的费用。

(三)对分轨的准备有准确性要求

如果分轨导出得不正确(例如,缺少某些混响返回或侧链触发器),工程师可能就无法精准地重现你的混音。这可能会导致时间的浪费,或者得到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因此,正确标记分轨,并且核实它们与原始混音相匹配是至关重要的。

(四)并非劣质混音的万能解药

有一个基本原则需要牢记:母带处理并非劣质混音的神奇救星。如果鼓声录制得差强人意、人声严重跑调,或者编曲混乱不堪,那么无论进行多少分轨母带处理,都无法将其转变为一首精雕细琢的商业曲目。这些问题应该首先在录音或混音阶段加以解决。

九、结论

分轨母带处理是一种强大的工作方法,能够带来最终、精致且富有清晰度与控制力的曲目。通过提供少量分轨,比如鼓、贝斯、乐器和人声,你为母带工程师提供了在不过度调整整个混音的情况下修正细微混音不平衡的灵活性。当你的混音已经接近完美,但在某些方面仍需稍作调整,或者你的制作特别复杂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尤其有用。 

然而,重要的是不要过度依赖分轨母带处理来解决基础的混音或编曲问题。坚实的混音依然是优秀母带的基石。明智地运用分轨母带处理,它就是那道为你的音乐增添额外精致度的秘方,确保它在所有播放系统上都能呈现出色的效果。 

归根结底,分轨母带处理是否值得额外的成本和精力,取决于你的具体需求、曲目的复杂程度以及你对现有混音的信心。通过遵循最佳实践——妥善准备分轨、与工程师保持清晰沟通,并且对母带处理能做到和不能做到的事情保持健康的认知,你可以利用分轨母带处理让你的曲目真正发光发热。你的听众将以一种平衡、引人入胜、专业的声音形式听到结果,无论在何种聆听环境中,作品都能脱颖而出。

作者简介:Dídac

Dídac是一位专业的音频工程师、音乐制作人以及软件工程师。他是MasteringBOX的创始人、CEO,也是博客上许多文章的作者。



本文出自《midifan月刊》2025年09月第234期

 

可下载 Midifan for iOS 应用在手机或平板上阅读(直接在App Store里搜索Midifan即可找到,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直接下载),在 iPad 或 iPhone 上下载并阅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