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意度: 0 分
1、文章作者,不可能是技术出身的,一些技术词语明显存在问题;
2、文章多处,语言不通畅,甚至有语病;
3、黑苹果狮子操作系统、翻版瘟到死,都是不能摆上台面的东西;若想做正规厂家,最好能预装正版操作系统。
-
满意度: 0 分
回复6楼,
根据你的发言,高频亮恐怕就是BM系列的听感特点之一了。
不针对品牌,箱子的市场推广,若不提客户关系、招投标搞内定等因素,涉及到产品的差异化、鲜明化。对于箱子来说,如何才能有特点?
1、外观;
2、特殊材料、特殊设计;
3、频响曲线。频响曲线往往是经过精心设计出来的,目的是让大家觉得它的听感有特别之处,产生愉悦的听感,让那些“耳朵收货”派能接受。频响曲线,在技术角度,是最容易产生特点的指标,也最容易进行调节。另外,基本上,官方网站公布了频响曲线的监听箱子,其频响曲线往往不会差;但假如你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在网上找到第三方测试的频响,这箱子的频响往往不大好看。还有,频响曲线好看的箱子,听感往往不如频响曲线差的箱子,因为人耳的对响度的灵敏度也不是一条直线,甚至可以说该曲线比箱子的频响难看多了。
4、失真。经过优化的失真,会产生类似胆机听感的偶次谐波成分,而尽量把奇次谐波降低;但在技术角度,实现起来很难。
5、相位。那些采用前倾面板的箱子,就是拿所谓“降低相位失真”来作为卖点的。但问题是,单单凭单元之间的固定的水平距离,人耳到单元的距离却是变的,如何能保证20Hz-20KHz这些不同波长的信号在到达人耳的时候,相位是完全一致?所以,这只是个卖点而已,经不起严谨的科学计算。
-
满意度: 0 分
对,妥协,当时导师是这么讲的。被你这么一说看来BM系列的主动式恐怕都有高频偏亮的特点,BM6a听的不多没有印象了,BM15a一定是偏亮的,而且恐怕连当年的T1000功放都是偏亮的,我最初买BM15的时候曾经试听过T1000和国产山寨的比对,T1000要细腻些但是推BM15就很亮,山寨的那个各方面平庸些但很舒服,考虑价位我就买了国产的。
高音单元吸潮。。。。厄。。。还好我在北方不用担心这方面的问题 -
满意度: 0 分
认领3楼。本人不管有多少人投我反对票,我只是说出我的个人看法。
回复4楼,
首先,对于同类单元来说,若灵敏度很高,没错,单元对于驱动信号的响应速度会变快,但多次谐波失真、互调失真会明显增加;而低灵敏度的单元,响应速度确实较慢,但失真相对较小。基本上,可以说,目前所有的单元设计都是妥协的设计,无法完全兼顾响应速度与失真。相对而言,比起动圈单元,静电音箱在这方面做的好很多。建议有钱的朋友,直接买静电音箱。
你提到的丹拿单元的宣传资料,我也看到过。我甚至下载了 BM6A单元的官方pdf文档。单拿的低音单元,设计确实很有特点。要深究你从丹拿箱子里获得的听感,除了单拿单元自身的特点外,若从音箱的设计师的角度来考虑,一对箱子,在设计的时候,肯定要满足一些硬性指标,例如频响范围、最大声压、在3、4KHz处凹陷以增加耐听度等等的要求。当这类硬性指标确定了之后,箱子的调音电路、功放电路、单元、箱体等等所有器件,都要为这个目标而服务。而丹拿的单元,在同类(动圈)、同材单元中,确实是顶尖的(频响曲线比较平直、失真小、在不同驱动电压下频响曲线的变化很小,能承受瞬间高压等);既然单元的频响曲线是比较平直的,要营造3、4KHz处凹陷,只能在调音电路(对于无源箱子,则是分频器)处做“手脚”。同样,对于低频的听感,也有调音电路的功劳(关键是设计了怎样的高通滤波器,多少阶,从哪个频率开始截止)。
单拿的BM6A,高音频响是很明显被提升了。听上去貌似解析力很高,但其实有点过亮了。坦白说,我觉得BM6A,用了频响曲线比较平直的单元,但箱子出来的频响曲线却“很难看”,明显是有意通过调音电路来营造某种艺术听感。BM15A我没有听过,也没有研究过其频响,不好评论。
丹拿的箱子,或者说丹拿的高音单元,有一个硬伤,就是容易受潮,特别是在南方的潮湿天气。高音单元受潮之后,原来黑色的透明体,会变成略带白色的不透明体;当水汽蒸发之后,又会变回透明黑。经过一次这样的折腾,尽管声音没变,但我对它的信心已经消失了,所以就卖了那对BM6A。未来,我也不打算买软球顶高音单元的箱子了,因为不知道这类高音单元的特殊涂层是否喜欢吸水。
最后,还是建议有米人士,直接上静电音箱,因为它克服了很多动圈单元的不可克服的物理缺陷。
-
满意度: 0 分
虚心请教3楼,我印象中dynaudio的低音单元设计好像有些较真的地方,比如磁缸口径较大,因此导线在音盆底部的缠绕直径就大,还有导线自身的材料好像也不是传统的,而且似乎用的扁线以增加匝数等等,我的用词不太专业,几年前有些dynaudio音箱资料也有一点音箱设计知识,不过现在资料找不到了,知识也还给书本了。。。我印象中总觉得dynaudio的低音单元设计挺不错的,但确实不明快,无论是主动式还是被动式都一样,不知道原因在哪?只是因为追求艺术取向么?
dynaudio的高音我挺喜欢的,个人感觉还是挺准确的。但是BM15a的高音听着反而没有15p的舒服,不知道为何15a要把高音调教的那么犀利,只是为了监听么?15p我使用国内自己山寨dynaudio原厂t1000的功放,说实话我觉得山寨的还不错,关键部位用料也还行,就是焊工太差电位器老坏,后来我干脆把电位器跳过了。我当然不会怀疑dynaudio工程师的智商,相反,从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至今,我都是很崇拜他们的。而且我对BM系列有种莫名的钟爱,可能是设计比较内敛吧,虽然总是有些小问题。说起这个,不知道是不是命运,每对崭新的经过我手的dynaudio总会有一只高音单元有问题,好在都能修好。。。。。。 -
满意度: 0 分
回2楼,
本人认为,丹拿的有源箱子的低频听感,确实不属于干净、明快的类型,而是有点慢和肥。造成慢和肥的原因,一方面是通过调音电路,有意在100Hz左右弄个峰(让大家觉得低频有力度、量度),代价就是慢和肥;另一方面,丹拿不是追求严谨的监听,而是有点艺术监听的取向,牺牲少量准确性,来换取更好的听感,所以,干净、明快的低音不是丹拿所追求的。
另外,很多人都说丹拿的单元效率低(灵敏度低),其实,效率低,只是限于他家的高音单元。因为丹拿的高音单元都是使用磁液的,磁液会明显增加线圈运动的阻尼(阻力);但中音、低音单元则没有磁液,灵敏度其实与其它名牌单元是差不多的。
最后,对于有源监听箱子,其功放是针对单元来定制的(无需像独立功放,为了增加对不同箱子的兼容性,采取了不少妥协式的设计),可以说,是可以在满足设计指标下推好单元的。在良好的驱动电压和电流下,即使丹拿的单元的灵敏度较低,只是会影响声压的大小,而不会影响声音的速度。也就说,对于有源监听箱子,谈论功放不够力,是不恰当的;另外,要知道丹拿的工程师不是野鸡大学毕业的,请不要怀疑他们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