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内心的万物复苏》讲师专访——李游

令人惊艳的多通道次世代空间声场纠正技术! Dirac Live 超详细测评

适合手机应用的高品质声卡——TOPPING E 1X2 OTG 评测

杜比全景声监听控制器的奥秘:Ginger Audio 终极解决方案和性价比可以兼得

旗舰级的监听耳机新标杆:Sennheiser 森海塞尔 HD 490 PRO 监听耳机首发体验

电子音乐人 Jason Hou 专访:在古典和电子的框架下做『中国音乐』

musiXboy 添加于 2016-11-29 ·

分享到微信

共有 5 条评论


 我跟Jason Hou的结识始于2nd Sense Audio公司的WIGGLE合成器插件项目,当时Jason Hou刚刚从加拿大回来不久,他发在微博上的Alphasphere炫酷视频(就是上图这个大球控制器,几乎已经成为Jason Hou的标志性乐器,成为官方『御用』的宣传视频,在Facebook播放量已经破千万次)成为我们相识的桥梁。没想到Jason Hou在电子音乐上,特别是声音合成非常有追求、有研究,于是在七个月的时间里,2nd Sense Audio在仅有三个人的情况下制作出了WIGGLE插件,作为声音和产品设计师的Jason Hou功不可没。在这七个月里我也因此跟Jason Hou有了更多深入的了解,我们私下也会亲切的叫一声『猴哥』。我觉得不把猴哥的经历和想法写出来,实在不忍心,于是有了这篇采访。

利益声明:我和Jason Hou都参与了WIGGLE项目,采访中难免会谈到WIGGLE,作为自己设计的产品自然是钟爱有加,请勿怪。

最近在忙啥?有几个项目在做?

最近主要是在演出,参加了几个音乐节。这个月和苗晶做了一个音视频项目。

是什么样的视频呢?

有一些宗教色彩,其中有法器和古塔等元素,以轮回为主题。

 

《渐》展览效果图

那准备在哪儿展出?

现在在纽约和欧洲都有人希望展出,但具体还没定。第一次在中国展出是在重庆的苹果店。

你这里应该有在重庆展出的影像资料吧?

我希望能找到一个博物馆或者美术馆来展。视频请看:


这是你第一次做这种展览吗?

对,还在Fashion Now的活动上做了一个声光装置,用来陈列一些设计师的服装作品。苗晶和李琨设计了灯光,我设计声音。

包括了走秀的音乐吗?

最后压轴的设计师的秀场音乐是我做的。

那你做音乐的时候还要和服装设计师去沟通?

沟通是必须的,她告诉我服装设计的灵感来自一个梦,有点像《泰坦尼克号》里的惊险情节,她就是将梦里看到的景象还原到衣服上。

去德国具体做了什么?

参加宝马100周年的活动。我参加的是他们给供应商举办的一个创新大奖的颁奖典礼。

除了演出,还做其它音乐设计吗?

没做别的,我就是为了完成一个两分半钟的演出。

那就算一个单独的节目?

对,颁奖典礼有好几个环节,每个环节有一个主题,我负责其中的一个主题。 德国人特别严谨,为了这两分半的演出,他们得让我们排练四天,要求得特别细致。

你都负责的是什么主题?

我负责的主题是“质量高于数量”,所以我跟手碟(Hang)的演奏者一起演奏,他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玩手碟的一个人。

他们是想让一个新的乐器和老的乐器放在一起演奏,但是他们不太了解手碟其实也是一个挺新的乐器。




Jason Hou在自己的工作室里

你最开始是怎么走上音乐道路的?

高中的时候,因为乐队有机会去录音,就接触了音乐制作,觉得这个比玩儿乐队还有意思。当时第一次进录音棚的感觉特别震撼,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我就决定我要做音乐了。

是什么风格的乐队?

高中的时候玩儿重金属,我是键盘手。那时候特痴迷《梦剧院》,因为小时候学的钢琴,吉他也弹不好,于是就开始研究拿键盘弹吉他弹的音乐。

后来到了大学呢?

出国刚开始学的作曲,也没学多长时间。当初我想学具体的作曲技术,但是发现那边的教育和我想的不同,发现更多的是概念上的和逻辑思维上的培养,还有探讨哲学问题。当时我还是年少无知,觉得这些太玄,我还是对电脑制作录音感兴趣,所以我转学学制作去了。

你觉得出国学习重要的是什么?你建议别人和你一样去学一些技术还是就是自己埋头苦练?

我也是后来才明白,出国学习比较有价值的,是学习如何和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一起协作,接受更多人不同的思维方式,还有培养生活能力,提高语言能力,这些东西比知识本身重要。关于技术,现在很多内容都可以从网络上学到了。我觉得国外基础知识的教育不比国内领先,它领先的还是引导式和开放式的思维训练,是那种鼓励性的,你愿不愿意学,学的怎么样,都是看你自己。更主要的是启发你自己学习的动力,而且是终身学习。如果自学,也不能就埋头苦练,同时要接触社会,做项目。从实践中遇到问题再去学会更深刻。一上来就看好多资料和教程,而不去实践,这样知识很容易被遗忘。现在能学的东西太多,网上的教程花一辈子时间也看不完。

你是怎么开始转变成专门做电子音乐的?

电子音乐声音上的可能性更大,什么形式的音乐都可以被它包容。我觉得这个可以做一辈子,而且永远都可以学习到新东西。加上其它种类的音乐很难一个人完成。

都得以乐队的形式完成?

经常是,乐队很难做就是因为乐手间协作的问题。

你从加拿大回来之后才专注于做电子音乐,之前没有?

之前没有专门想过,虽然具备一些电子音乐的制作技巧,但我没有把它当做一个独立的体系去对待。

我看到你的YouTube里有一个什么弦乐四重奏,是在加拿大录的?

他们就是演奏我的作品,然后我在那边接过国内的一些艺人的编曲,比如曲婉婷,杨千嬅。其实在本地没有做过什么特别大的项目。

那你回国后怎么知道Do-hits他们的?

通过优酷知道李桦迪。我回国之前也做过调查,看看国内有谁在玩儿这些。做intro音乐节的那些人做的一个纪录片,还有howie lee的采访,基本上我能找到的跟电子音乐有关的我都找了,跟howie lee也很能聊得来,也特别巧,他当时在大学也办了一个讲座。当时我也刚回国,当时也不知道 Do-hits 什么的,对这些一点儿概念都没有。Do-hits是他和他们公司的其他三个人在2010年建立的。但是我对中国那一段完全不知道。

重庆Nu Art的演出现场

你回去后的第一次演出也是作为Do-hits 一员?

那时候还不算,第一次是参加intro的 after party,总之那一段对这些俱乐部文化还是属于懵懂的阶段。

你既然有出国学音乐的经历,你觉得现在年轻人要是出国学音乐,有什么样的你觉得合适的学校和专业推荐?

我觉得这个因人而异,看这个人想做什么。

你觉得所有的学校都是教技术的吗?你建议别人和你一样去学一些干货还是就是自己埋头苦练?

我觉得学校比较重要的作用,第一是你要学会和别人协作,学会和不同文化的人进行共处;第二就是学习如何和不同文化的一起学习和生活,一起学习,培养你的生活能力,这个比较重要。还有一点就是可以提高英语。我觉得这些东西比知识本身重要。比如你要学音乐制作,这些内容你也可以从网络上学到。其实我觉得国外基础知识的教育不一定能领先国内,它领先的还是引导式和开放式的思维。是那种鼓励性的,就是引导你去学,你愿不愿意学,学的怎么样,都是看你自己。更主要的是启发你自己学习的动力。所以我觉得你要是纯粹去学技术上的东西,真的没有太大必要出国,除非你要移民到国外,要在国外当一个录音师,那么我建议你出国学习,因为你很快就能融入到那个环境。如果只是为了提高自己,比如艺术修养,那就不要去学这些专业了。

或者说通过看教程学?

我觉得这种学习还不如做项目,去实践。你得从实践中找到遇到的问题,再去学。我不建议一上来就看好多资料和教程,而不去实践,这样的话理论知识很容易被遗忘。现在能学的东西太多,网上的教程花一辈子时间也看不完。你花几千万买设备也买不完,这是无止境的。得看你做什么事。

你是很自然的就转变到电子音乐这一行了吗?

还挺自然的,真的想做就去做了。我的初衷就是做音乐,所以什么样的音乐我都接受,形式不同而已,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条条框框。但是我遇到一个朋友,他总是拿古典音乐的规矩来衡量其它音乐。古典音乐历史悠久,有规范的体系,他会拿这些东西作为一个标杆去衡量其他的音乐。如果心里带着这种想法,就很难去做其它音乐了。


我记得你在 club 里面就是用一个AKAI APC40对吧?然后Alphasphere,然后一个MacBook Pro接一个 RME Fireface UCX声卡?

对,就是那个,APC40是第二代。

AKAI APC40 MKII控制器和Elektron Machinedrum鼓机

你用 RME Fireface UCX 这么久也从未出过问题?

从来没有。我用了十年的RME,最开始买的是400,后来换了800,因为当时有一个小录音棚,接口多一点,所以换了800。后来因为不便携,为了演出,就换了 UCX。也是因为它有效果器。

Jason Hou在舞台和工作室都使用RME Fireface UCX

演出的时候你还挂着效果器?

比如有的演出,其它乐手的话筒进来的信号我都过一个他做的 EQ 或者压缩。包括我给他出一个他喜欢听的mix。

你现场还用RME TotalMix的软件console混一下?

其实我不太想让他们去混,于是我就自己混。Output 的 EQ 我也会用一点儿,我根据现场的声音做一点EQ。

你所有的EQ压缩都用这个?

对,因为它有自己的 DSP 嘛。

演出的时候也没有出过问题?

我用了这么多年RME, 完全从来没出过问题。

那其他呢,其它演出,有出过什么状况吗?

状况就是有人把我电源拔了。一次是 USB电源被碰掉了。上一次是声卡电源被踩掉了。

璐儿爷说他演出一直用的Elektron 出的那个 USB hub,他说不用供电,这么多年也没出现过什么问题。

确实是有这个好处。我一直担心突然断电,声卡就不行的问题。

你现在用的还是要供电的吗?

对。

你可以问问璐儿爷让他给你推荐几个不要供电的。

有几个不要供电的就是Novation 那个audio hub,本身带声卡还带3个 USB 接口。




现在你演出经常用alphasphere,任何演出你都会带着它吗?

如果是 DJ Set 我就不会用它。演奏自己的音乐时我都会用。

Jason Hou在台北Korner现场使用Alphasphere『挫出了火』

那它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

弹AlphaSphere时,我觉得电子音乐的音色和它结合在一起是对的,而不是一个分离的感觉,可能只有试过的人才体会。 比如我演奏键盘,我老觉得我是在弹钢琴,因为我太习惯键盘这种触感了,或者弹奏打击垫的时候,我觉得它太像一个工具。


你可以利用凹陷的程度去改变sample的滤波还是什么的么?

可以,但是我一般还是用它来控制合成器,因为sample的表现力有限。

所以你的电脑实时在跑插件?

对,我实时在拿它控制Omnisphere。

你在演出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吗?

从来没有出现因为电脑的问题

太厉害了,这么稳定?

非常稳定。我除了Omnisphere也跑一些Ableton自带的Drum Rack。因为AlphaSphere能控制16个MIDI通道,所以我能同时控制很多音色。

演出的时候,记音色和音高,不会混吗?

会混的, 所以要练习。每次演出前都要把set过两三遍。没事的时候玩一玩。因为我每一首歌的安排都不一样。音的安排有我自己的习惯,比如根音安排在离我最近的位置,相对的按键一般是纯五度。

那LED颜色也是自己调的吗?

对,颜色通过不同力度来改变,三个颜色之间渐变。这个也是其它控制器少有的视觉反馈,有观赏性。

那你一般会调颜色吗?

一般不会调太多,就是根据力度来划分颜色,三个颜色之间渐变。这个也是其它控制器没有的视觉反馈。观众会有观赏性。

打击垫毕竟还只是一个平面啊。。。

打击垫对于音乐来说,还是比较有限。

你那 Seaboard Rise 玩儿的怎么样了?

我觉得没有预期的那么好, 我期待得过高了,音色的反应不如Continuum Fingerboard那么灵敏和细腻,演奏Continuum时我觉得它像是一个真实的乐器。

你有没想过把Seaboard Rise接到Continuum里面?

如果能这样的话,那 seaboard 可能更容易演奏和弦,因为它的键还是分离开来的,continuum要是想演奏和声需要特别长时间的练习。

Jason Hou的工作室

那你演出的时候基本用Continuum独奏?然后设置好调式?

对。都是 solo。那个还是得靠练,没设置 scale。必须还是得看着,我觉得。

比如你在夜店那种特别黑的地方演出。。。

我还真不会在 club里演。我就在户外音乐节用过一次。我觉得还是比较适合在舞台上用。我在 club 里还是以DJ为主。

Jason Hou & Yider @混凝草现场使用Continuum和Alphasphere,摄影:童畅



你也跟璐儿爷合作了一个传统曲艺和电子音乐结合的项目。是谁先提出这个想法的?

是新乐府提出这个想法的,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昆曲和评弹乐队项目,他们把传统戏曲演员和爵士乐队放在一起。后来也想尝试和让戏曲艺术家和电子音乐制作人合作。

璐儿爷本身是一个爱听昆曲的曲艺爱好者,特别迷恋这个,那你做这个的初衷是什么呢?

我也喜欢戏曲,小时候我和姑奶奶一起看京剧,她一边看一边给我讲故事,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所以你就参与了京剧《定军山》?

对,但我也觉得这是一个坑,怕给搞砸了。

调戏新乐府国粹REMIX专辑封面

这也不能说是搞砸了,璐儿爷提出这么一个观点:其实在用一个新的方式来传承老的艺术曲种,能让年轻人接受。

对, 在做remix时其实就是在做一个新的艺术形式了。

他在dada也演了一场,演出结束后好多人跑来问他是什么曲种然后回去听。

我做完京剧后也有这种感受,不仅有中国人来问,也有外国人来问。

是重新录还是找一个以前已经录好的京剧片段?

是谭正岩跟着传统伴奏专门录的。当时问我要不要打着节拍器录,觉得京剧不可能跟着节拍器唱,就跟着伴奏录的。但是之后京剧和电子音乐结合的问题就是我一定要修改唱的时值和段落安排,我要把这些唱段拆分开来。

那他们当时提出异议了吗?

谭正岩说他无法接受。我觉得他接受不了的原因主要不是因为电子音乐的部分,而是因为改变了唱的节奏和结构。

为什么要变换它的顺序呢?

我没有变换顺序,但是打断了一些段落,比如这一段是连着唱的,但我让他停掉,在中间加了一个八小节的音乐,然后又继续唱。熟悉唱段的人就觉得有一口气憋住了,很别扭, 但是我就想这样处理,有一种紧张感。

你一直没变速吗?

实际京剧中的变速非常多,全都靠鼓师来控制,每个细小的节奏型都有自己的意义,包括提示演员的意义,包括内容上的意义,是特别深的一门学问。所以我刚开始是想借鉴京剧本身的节奏,后来我想我没这个能力,我只是用了它的唱,我觉得器乐的部分还是靠自己的理解做,所以难免要将唱的节奏进行了拉伸,把唱放到一个固定的速度中。

那你如何做人声的拉伸呢?

用Melodyne, 我不想做太大改变,还是尽力在可能的情况下保留了唱的原汁原味。

你本身对京剧有些兴趣有些了解,所以才选了《定军山》?

我就算是比较熟悉。当时璐儿爷说谭正岩是他的好朋友,他唱这个也很自如。

所以他在录原始唱段的时候,跟他以前录的所有唱段都一样?

对,是跟着伴奏录得。唱段没有变化。就跟弹钢琴一样,京剧演员根据自己的理解,也会唱出自己的风格。

你还做过什么其他和传统音乐结合的电子音乐?

比如我在Do Hits合辑中的作品,还有今年出的《原》那个 EP 用了云南和贵州的少数民族音乐。我觉得大家一说中国传统音乐基本上都是汉族音乐,其实好多也都是都是解放以后才产生的。中国有特别多的民间音乐素材,我是抱着好玩的心态想去试试把这些素材放在电子音乐架构下能变成什么,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传播这些音乐。

Jason Hou家里奇怪的乐器之用弓拉的吉他

你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云南的音乐的?

明年我准备去采风,会去贵州。

你有没有找少数民族的人去唱呢?

对,就在艺人家里或者在他们习惯唱歌的地方。 我不追求声音的纯净,比较追求临场感。

你到现在还没有亲自去录过?

对,准备明年夏天去贵州。

但是录音的话肯定不能在录音棚里录了?

对,肯定不能。就在他家里或者在他习惯唱歌的地方。

你是会带录音机和好话筒,还是会带声卡?

我觉得还是会带声卡吧。便携是第一位的。而且我只是想还原在当时的环境下出来的声音。环境也是音乐的一部分。比如我原来在法源寺录过僧人一边念经一边转。

那样能录出转的效果吗?

有一点吧,但是现场感觉更强,我比较喜欢这种有现场感的。不是特别追求声音的纯净,追求临场。

你现在商业编曲做的多么?

编曲基本不做了,感觉不如用那个时间发展我自己的音乐。 我不反对商业,但是要找到和我的音乐理念相符的项目。 我觉得现在只要你花时间做自己的东西,把它做好,肯定能挣到钱,比如通过演出,作品的授权等等,现在机会比十年前多太多了。

你现在还有时间玩模块吗?

我觉得慢慢来,我不把它当成一个工具,想玩的时候玩一会儿。

 

Jason Hou工作室里的模块,洁净到没有一根线 OoO

你现在的音乐里有用到模块吗?

有,不过都是零星的。

是录成 sample 还是一段 loop?

都有,我做出噪音的素材比较多。

Liveset 那么有意思,你怎么也会做 DJset?

两者完全不一样,live set是表现我自己的音乐。DJ set 更偏重娱乐性,因为俱乐部首先是一个娱乐场所,我通过选曲来控制现场的气氛,live set就要靠表演本身了。两种表演方式都会给我带来不同的启发。

在家练习DJset使用的先锋CDJ

通过什么途径找歌呢?

我个人从Bleep上找的比较多,比较容易找到我喜欢的音乐,也会用Juno和Bandcamp。

你刚刚说的那两个平台可以直接下载或者买吗?

Bandcamp是有些免费的,其他那些都是付费的。我做 DJ 的收入差不多都用来买歌了。

你平常都是通过什么途径选设备的?朋友推荐的还是自己找的?

一般都是自己找的吧,有些怪的乐器是从孟奇、璐爷那儿知道的。我比较偏重相对实用一点的乐器,或者就是完全没实用价值,但好玩、激发灵感的东西。



下面来说说WIGGLE吧,当初你是怎么加入的2nd Sense Audio?怎么决定加入的?

有一天微博上收到一条谢少多发给我的私信,说他想做一个合成器,他原来是Ample Sound的工程师,我正好就用Ample Guitar,很佩服这个公司的人,所以就见面了,那天聊得挺多,我说了一些我喜欢的合成器,包括我梦想中的合成器的样子。

Jason Hou参与设计开发并设计大部分音色的WIGGLE合成器插件

你跟他说的梦想中的合成器是什么样的?

我想做一个界面直观、视觉反馈好的合成器,调什么都很快,没有无穷无尽的下拉菜单。在没有说明书的情况下玩一会儿也能玩出点东西来。我希望我做出来的音色变化丰富。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从设计的时候就特别清楚。当时我觉得最好玩的合成器是Synplant。

但是这款合成器除了好玩,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啊?

对,它的视觉反馈很好,能给人很多惊喜,这就够了。

你只是觉得好玩,你真的用它做过一些什么吗?

我用它做过一些音色。最近做的少了,我没有升级,还是用老版本做了不少东西。

我觉得它的音色都差不多啊?

对,挺容易重复的,但我觉得它可以给很多人启发。

WIGGLE动的波形不是谢少多他的想法么,你是怎么在这个基础上加入其他想法的?

功能上的想法我主要贡献的是Morph Pad,当然也不是我原创的,Vector Synthesis(向量合成)的这种用XY Pad的方式很早就有了, 但是结合了WIGGLE合成器的特点,把大多数参数都放进去, 而且操作上更方便。 简单说,可以让一个预制音色产生四个截然不同的变体,然后在它们之间转换,产生更有表现力的声音。我最重要的工作是安排界面的布局还有设想工作流程。

之前 Korg 出的那些 Vector Synthesizer跟WIGGLE的Morphing的概念好像不太一样吧?

最早Vector synth主要是调整不同OSC之间的音量变化。WIGGLE的Morphing可以调整几乎所有从OSC的控制点,FM矩阵到效果器参数之间的变化,而且有自动化的功能,可以方便做出根据节奏同步的声音变化,大大增强了声音的变化可能性。

我记得调制的旋钮调制之后,双击进入范围的状态也是你想出来的?

那个是我跟谢少多讨论出来的。我们觉得双击是最简单的方式,之前似乎没有这种方式。

如果还有机会对WIGGLE做大改进的话,你觉得是在哪方面改进?

我觉得有一个大问题是CPU消耗较多。功能上如果可以改进我觉得效果器需要更新一套,做的质量更高。有些UI布局还不是特别合理,需要做调整。

后来你给朋友推荐WIGGLE之后,他们都是什么反馈?

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直观,用过合成器的人很快就能明白它的用法。关于声音,我觉得两极化的反馈比较多,有些人觉得特别好特别新鲜,因为之前要做动态很大的声音,确实要调很多参数,很多的调制,但是用WIGGLE基本在2分钟以内就能做出富有变化的音色。但是同时也有人觉得不够暖,太数字,刺耳。我觉得这都是主观性很强的意见了。

你哪些音乐会用到WIGGLE合成器?

这是我用的最顺手的合成器,我基本上所有的音乐制作都会用到这个合成器,包括我在宝马演出的现场就用了四个。

是用 Omnisphere 去演奏嘛?

对。我用了几个bass的音色,因为Wiggle里有几个我特别喜欢的音色。其中有我自己做的音色。然后用AlphaSphere去控制, 调制Filter和混响。

我没有想到你居然会感在现场用??!!

还挺稳定的,电脑也一直开着一天,没掉链子。

AlphaSphere上的按压深度可以控制好多参数?

制定一个MIDI CC到WIGGLE的Macro旋钮就行了,一个Macro旋钮可以控制多个参数,Ableton本身也有Macro功能。

你怎么定义你创作的音乐风格?

我自己从来没定义过,只能说我现在是以带有东方色彩的Bass音乐为主。我觉得风格不太重要,变化太快,风格之间的融合的速度也很快。现代音乐中风格细分很难了。我想在我熟悉的古典和电子音乐的框架下做中国音乐。

你说的中国音乐是指有民族乐器在里面演奏吗?因为没有音乐的分类叫中国音乐。

不代表是中国人就一定要用民族乐器,我觉得这是一个审美的底层的探索。我的目标是不用任何中国乐器和元素,也可以做出这个中国的感觉。我觉得一些好的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和室内设计,不一定用了很明显的中国元素,但你能感受出这是中国的设计。

那你觉得最接近你理想状态的中国音乐是哪首歌?

我觉得我给苗晶做的配乐是最接近的。那里面我用WIGGLE做了些拨弦乐的声音,听着有东方的质感,但是它并不是,然后有很多长线条的东西,没有很多声部的叠加,但是它有一种代入感。很难说的清楚,我想用简单的手法来表达更多的内容,怎样用留白来让听众发挥更多的想象力。


最后拍照合影,完结撒花(可惜自拍没对准焦。。。):


陈梦儿亦对本篇采访有贡献。


文章出处 http://www.midifan.com/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

共有 5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