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mann MT 48 评测:诺音曼的首款音频接口会成为接口界的标杆吗?

《一场内心的万物复苏》讲师专访——李游

令人惊艳的多通道次世代空间声场纠正技术! Dirac Live 超详细测评

适合手机应用的高品质声卡——TOPPING E 1X2 OTG 评测

杜比全景声监听控制器的奥秘:Ginger Audio 终极解决方案和性价比可以兼得

母带处理时需要注意的七个错误

兔子 添加于 2016-03-21 ·

分享到微信

暂无评论

作者:Joe Albano

编译:兔子 

本文介绍了七种在母带处理时应该避免的小错误,无论是经验丰富的制作人或者是新手,通过避免这些错误都能将母带做得更好。 

母带处理曾经是一项高深的学问,只有少数专家在秘密的环境下用神秘且昂贵的设备才能完成。但是今天,任何人都能在DAW中完成这项工作——但是相比录音和混音工作,母带工程师确实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以及掌握熟练的技能。现在的母带工具功能十分强大,但是使用方法不当的话,反而会让混音变糟糕。本文将介绍七种在母带处理的时候需要多加注意的问题,让我们来揭秘一下母带的黑魔法吧。

1. 不要孤芳自赏

每一位制作人/工程师/混音师在项目进入到母带阶段的时候都可能会听到过别人这么说:“还是让真正的母带工程师来吧!”。其实提出这个意见的人可能并不是在质疑你们的能力,而是在这个阶段让一个对曲子不熟悉的人参与进来可能对整个项目来说会得到更好的结果。不管是技术多好经验多么丰富的工程师,在听长期反复听同一首曲子之后,关注点可能就停留在某些位置,并不能回到一个新的聆听者的角度去审视这个曲子——注意不到第一次听的时候吸引人的部分,也注意不到可能有瑕疵的部分。


图一

经过无数的回放,任何人都有可能由于听觉的习惯,忽略掉潜在的问题,或者对有可能让曲子变得更好的潜力视而不见。真正的第一次听见这些素材的母带工程师师可以带着他“新鲜的”听觉(以及多年来积攒下来的大局观),可以更客观地发现以及处理这些潜在的问题,以得到最好的结果。

并不是说你永远不能对自己的录音和混音工程进行母带处理——很可能是出于预算上的考虑——如果你需要自己进行母带的话,你需要确保有一个可靠的聆听者(或者两个)来帮你做一下检查。他们可以为你提供“新鲜的”听觉角度,也可以帮你留意需要特别注意的部分——这些额外的听觉帮助可以让你的工作进展得更加顺利。

2. “母带”的思路不是“混音”的思路

母带处理中用到的主要的效果器——EQ、压缩、限制器——和混音中使用的效果器类型的是相同的,但是需要区别它们的使用方法。


图二:一些专用的母带工具

用于处理单轨的EQ或者是用于单轨处理的压缩器如果用相同的用法用在整体母带处理的话——音色的变化以及增益曲线的变化非常可能会过量。EQ中5-6dB的调节(通常在混音阶段)到了母带环节可能只需要调节1-2dB——甚至半dB。一样的高频增益可能用在军鼓上非常棒,但是用在整体处理上就可能得到刺耳不自然的声音。可以为人声增加力度感的大压缩用在整体就有可能毁掉整首曲子。

在母带阶段,任何调节都需要更加谨慎,动作不能过大——EQ调节范围通常在0.5-1dB;压缩比通常在1.5:1-2:1之间,用较小的Threshold,只需要轻轻地压一下整体的动态范围。和混音时对某个部分做处理不一样,母带的时候需要考虑整体,也就是说处理声音需要更细微地调节,以免调节过头反而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3. 谨慎处理中频

中频包含了声音中绝大部分重要的元素、乐器的和声以及最重要的人声。良好的混音需要非常注意中频的处理,在不同的乐器和轨道里对不同的频段做稍微不一样的处理,可以避免同一频段聚集过多能量,也可以避免频段抵消,让整体混音听起来更饱满。但是如果在母带时候对中频做了不正确的处理的话,会让混音阶段的努力全部浪费。

绝大多数情况下,母带阶段会更加注意超高频以及超低频的处理,让声音整体更加平衡。一些现代的混音(母带后)会有甜蜜曲线——稍微提升了一点低频和高频,让中频稍稍低于两头,通常中心在1kHz附近。某些情况下这样的曲线是适合的,但并不是说每一曲子都要照本宣科。如果你听了足够多的母带,你会发现有一些曲子的中频是最突出的——在听第一耳朵的时候,这些曲子也许并没有足够的亮点,但是如果你继续听下去,你会发现他们的中频细节里包含了更多不同部分的丰富的和声,听感会更舒服,可以让听众沉浸到编曲里面。

4. 多段的妙用

大部分在混音阶段使用的压缩器都是单段式的,压缩会同时作用在所有的频段上,但是在母带处理阶段,常常会用到多段式压缩。通常来多,多段式压缩器会将频段分成3、4或者5段,分别对这些频段进行单独的压缩(并不是完全独立,各个频段之间会有交叉)。


图三:一些用于母带处理的多段式压缩器

多段式压缩器的功能非常强大——正确使用的话!通过区分频段,可以对完整轨道上的不同频段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让声音处理变得更灵活方便。典型的例子是,如果用普通的压缩器想要对整轨上的地鼓作压缩处理的话,会让整个混音变得浑浊,但是如果采用多段压缩器的话,就可以单独对低频信号作处理,而不会影响到中频和高频部分。

另一方面,多段式压缩器也可以起到类似“动态EQ”的作用(也有别的效果器用不同的方法起到相同的作用)。可以把混音里的某些过于突出元素压下去,又不影响别的部分——例如,让过响的镲片稍微收敛一点,如果用普通的压缩器的话,每次镲片响的时候都会影响整体混音。用稍微不一样的多段压缩设置可以改变混音中的频率平衡,不需要用到自动化控制的EQ。

5. 别忘记复查

除了优化混音之外,母带阶段也是处理混音阶段残留问题的最后机会。刚起步母带工程师可能认为母带最重要的是让轨道声音变大变客观(出于商业考虑),但是,在母带阶段对混音做最后的检查也是同样重要的,以免最后由于一些技术性的错误自己打脸。

比如说平衡和相位就是需要检查的地方。母带工程师需要确保混音的左右平衡,不单止是中间的元素(比如地鼓、军鼓、主唱人声)在正中央没有偏移,还包括整体的平衡。举个例子,理论上来讲不应该有太多的节奏性乐器集中到同一边,而另一面则一片空白;或者所有明亮的乐器——比如踩镲、吊镲、木吉他和铃铛等等——都在同一边,而另一边都是比较暗沉的中频乐器。

母带阶段需要检查混音的相位是否一致。太多的反相位(out-of-phase)信息会影响正常的听感,相位表(phase correlation meter)可以帮助确保相位在正确的范围。

6. 不要想当然

如果你听过足够多的商业母带歌曲,你会明显地分辨出不同的曲子的音色和动态变化区别是非常大的——有的曲子非常明亮有力量感,有的曲子非常浓厚,顺滑。但是当你在播放列表或者电台听到他们的时候,声音并没有明显的违和感,这也是母带工程师的职责之一,你需要让所有的曲子听起来足够客观。每一首曲子之间可以有明显的声音上的音色上的差别,但是不能太过——太亮、太暗,压缩痕迹太过——和普通的商业曲子相比差别太大都是不可行的,不能让听众听出太明显的差别,因为你需要听众注意的应该是音乐本身而不是你的混音风格。

经验丰富的母带工程师会有自己的一套参考标准,包括持续使用的客观的监听设备,可靠的声学环境等。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准备好一系列的参考音轨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办法,可以确保我们的母带成品接近参考音轨。这些参考音轨应该是无损的(不能是MP3或者MP4)商业母带作品,与你进行处理的音轨音乐风格接近,同时包含不同混音风格的作品。当你习惯于某种音乐风格的母带处理之后,这些参考可能就没有那么大的用处了,但是对于陌生的音乐风格来说,找好参考能够事半功倍。

7. 别屈服于响度战争

最后这个主题也许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我在这并不会指责什么,但是一篇关于母带的文章不能不提到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由于有了数字限制器(digital look-ahead brickwall limiter),我们可以将声音变得比原来响非常多——通过限制(去掉)瞬态峰值,可以让平均电平(决定我们听见的东西实际上有多响的因素)可以让响度提升非常多。


图四:响度战争:通过限制器让音轨响度变大

获得大响度的代价是失去一部分力度(比如鼓和打击乐的冲击力),但是艺人和厂牌却担心他们的曲子因为音量不够大而让听众没有良好的第一感觉(不够刺激听觉),却忽视了大响度很容易让听众的听觉开始疲劳。

无论是再好的效果器,无尽地提升响度都会损失力度,但是由于商业需求,母带工程师们也没有办法不满足他们的客户们(厂牌、艺人和制作人)。一般来说,6dB左右的瞬态削减是无法察觉的,再提升1-2dB也还能接受,但是现在很多母带都会在此基础上再加2-3dB。尽管现在的限制器能做到足够好,但是从音乐性来说,还是有所损失的。

幸运的是,最近有一些人已经开始反击,实际上我们也看到了新的专辑响度有开始下降的迹象。我认为可以往响的做(满足客户),但是不能在往上提最后的2-3dB,这样还能保持曲子里的力度感。我的意思是,如果曲子峰值在0dBFS的话,你可以用限制器来再网上提6-8dB,但是不能更多了——这样就足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了,也能确保在响度和力度上获得足够好的结果。

母带处理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到那些初涉母带的工程师们以及那些工作狂人们。


本文出自《midifan月刊》2016年02月第119期


可下载Midifan for iOS应用在手机或平板上阅读(直接在App Store里搜索Midifan即可找到,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直接下载),在iPad或iPhone上下载并阅读。

文章出处 http://www.midifan.com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