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新锐录音师「李杨」随访
这次随访不仅针对一些年轻录音师可能会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了解,同时对李杨老师个人的一些爱用的设备做了简单了解。希望能让还在学校的,或者有志加入专业音频行业的年轻人们得到一些启发。
(请原谅摄影师没有拍出理想品质的相片,因为长时间的电脑工作,为了保护录音师的视力,录音室内的光线通常都是比较昏暗的。)
小编:李老师您好!
李:别别别,别叫老师,还不够资格(笑)
小编:李老师太谦虚了
小编:作为一个青年录音师,请问您从业多久了?
李:正式作为录音师工作快3年了吧
小编:时间也并不算短了啊,是什么原因让您想要从事这个行业呢?
李:啊,怎么说呢,大概是从中学的时候,那时候喜欢打游戏,突然就对游戏动效和音乐感兴趣了,之后又接触了音频后期制作这块东西。就是当时高中的时候文化课差点意思,没够上传媒大学,最后去了广院。
小编:原来也是科班出身啊,那您作为科班生,怎么看待现在行业内的“野生”录音师呢?
李:(低头)您这问题确实挺难回答。怎么说呢,就拿我自己的亲身感受说吧。从上学的时候开始就断断续续开始在圈内活动了,也见过不少非院校出身的老师。他们的从业经验都特别丰富,特别是实用的技巧经验非常丰富,哪哪可能出问题了,比如可能低音哪没做好,我可能需要反应一下或者需要测一下,他们可能已经基本推断出是哪的问题。而且我接触过的老师们都非常敬业!
小编:那您对科班生的有些什么看法呢?
李:前段时间,有个活儿跑去传媒大学,和那些学生聊了聊。完事就觉得自己还得有点冲劲才行。传媒大学的学生都很厉害,专业水平挺硬的,也都特别爱学。看着他们就后悔当年高考时候应该多考几分(笑)
小编:考生都不容易,为了多考几分不知道得多付出多少。
李:对啊,每年高考都是考生掉半条命,家长掉层皮,今年这高考刚过,也想起自己考试那会。不过就是那会我爸妈没他们那么拼,就给我扔那完事(笑)
(小编和李杨老师也慢慢熟悉起来,休息期间的闲谈中发现他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同时也很关心时事,聊了不少社会热点。最后当话题扯到女朋友的问题时,他挠着头笑了,说了一句,这事不能急)
小编:录音师的工作平时特别忙吧?
李:还行吧,不过赶上忙的时候也要命。尤其这个季节,天热了各种活动都有。活就比较多。
小编:录音师的工作还分季节吗?
李:当然啊!艺人活动多了,需要录音的地方就多了。比如各种音乐节,出现场版本的话很多都会过来补录一下,而且大部分的专辑和单曲在春夏发的比较多,自然就会比较忙。还有就是过年之前会忙一阵子,哈哈。
小编:那也是够累的啊!
李:嗯!累!这些艺人基本都晚起,绝大多数录音都是从下午开始排,一下午多的时候录两三波,很多时候大半夜也要录,录完之后还要修,经常就是录音休息室的沙发就睡了,第二天起来接着干活。
小编:您最近做了什么大活儿吗?
李:大活儿啊,就是上上周,用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给好声音梁博录制同期。光是整理和运输设备,就用了3天时间。现场用到设备里,单是话放就占了两个大机柜。因为是同期收声,还要考虑视频那边的需求,安排话筒摆位乱七八糟的。有几次还跟视频那边冲突了,导演就说话筒不能在镜头的什么什么位置,但是我们这边不行啊,位置变了声就不对了。最后歌手那边出面,说我们是好声音,自然要以声音优先,这才安顿下来。
小编:听起来确实非常辛苦啊!
李:嗯,基本上就是晚上9点开始,一直盯到第二天早上6点,之后要简单整理一下,休息,起来继续,持续了将近一周。
小编:这么大的工作量,都是你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吗?
李:当然不能一个人盯了。这个工作是和另一位老师一起完成的,我们俩基本就是一半一半分开盯,盯累了就换。
小编:看来当年没去学录音挺正确,哈哈!
李:我倒觉得还好,干活儿的时候虽然累点,但是挺开心,毕竟挺喜欢这个事情的。
小编:没错,毕竟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您平时休息时候自己在家也会自己录点小作品吗?
李:会,毕竟棚里这边有排档(期)的问题,不能太多的把自己的事情拿来做。自己有时候一些小玩意儿自己跟家里就随便录了。
小编:最主要还包括你女朋友唱歌小样儿对吧,哈哈!
李:(挠头)嗯,总之就是自己会平时在家休息也会录点东西。
小编:那您平时也会把工作录音棚的设备借回家里用吗?
李:那肯定不会。毕竟有规定,弄坏了我也赔不起啊(笑)我一般在家就是接自己的MBOX声卡,用BLUE的SPARK话筒。
小编:MBOX我知道,就是Pro tools软件厂商出的硬件声卡吧,BLUE的SPARK话筒是什么?很好用吗?
李:挺好,毕竟不贵。对了,刚好棚助说要借用,我就给拿来了,他也不取,放棚里两天了,给你拿来看看啊,等着。
(转身去置物柜里取话筒,之后拿了出来。)
李:就是这东西,来你看看。
小编:挺小的哈,做的还挺漂亮。声音好吗?多钱?
李:声音过得去吧,毕竟一千多块钱的东西。这个话筒就是声音比较硬,有劲,比较干,我个人啊比较适应,对这种声儿。没事在家收个箱琴啥的。这话筒还有一个能改变音色开关,跟有些话筒低切比较相似,但是并不完全一样。声音的感觉就是打开之后不光声音紧了,声音还感觉更甜一点。可能是动了一点中频吧。
小编:这样的话筒,能满足咱们专业录音的需求吗?我的意思是,以录音室这种专业需求来说的话。
李:BLUE SPARK的声音从品质上说,确实不能和录音室话筒比了!毕竟差价实在有点太大了啊!不过这个麦灵敏度在这个级别上算不错的了。并且声音比较干,中频多一些,后期的话空间可能更大。事实上我自己也用过这支话筒在工作的棚里录过东西,出来的效果反正我感觉还能接受,没什么大毛病。人声和箱琴收声从风格上说都比较合适,我自己用的话也足够了。
小编:像您这样天天都用好设备录音,再用不好的设备多少会有落差吧。
李:差别肯定会有,但是心里落差那是没有。其实把录音当工作,时间长了,接触设备多了,什么设备也就用了。反正尽量就是把设备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呗。用的好的话,会用的话,一般的设备也能出比较好的效果。看你跟什么比了啊,当然不能跟顶级的比。怎么比都是比不到头的。但是用好手里的东西,还是很重要的。
小编:嗯,那这算是入门级话筒了吧。BLUE是它的品牌吗?
李:对,没错。这个牌子出的话筒造型都比较,另类。最高端的大瓶子,几万块吧,我也用过。当然哈,不是我自己买的(笑)声音属于比较有特色的那种麦克风。对,他的全系列麦克风都相对一般录音用的,比如U87,这种的,更加有风格一点。不光是造型,声音也比较有风格。反正我觉得一千多块钱,这个就挺好的。当时也是我媳妇看上这造型了,就买了。刚买回来还担心声不好,后来用着觉得挺好的是我想要的那种声儿。做工也不错,挺有分量,金属件什么的用了大概快两年多了吧,也没怎么氧化。
小编:说白了,还是因为女朋友点头才买的对吧!
李:对!你说的太对了!(笑)
小编:这话筒确实挺漂亮的,您拿着给您拍张照吧。
李:行。
小编:您这边录音棚里还有什么尖儿货吗?
李:嗯,有啊!音箱架上那音箱,前两天刚给送过来。声还不错。把之前的1030换下来了。我个人觉得,上不了Bearfoot的mm27,就上它就行。除了声场差点,解析力和纵深都不错。
小编:是什么牌子?多钱?
李:叫Quested,单只两万多吧。英国的牌子。
小编:呃,没有听说过。
李: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听(笑)不过相对价位,声确实还行。
小编:反正也是够贵的啊!不过说到录音师这个职业,您也从业3年了吧,也挺辛苦的,有没有落下什么职业病什么的?
李:你看我这肚子!
(说着话,李老师就给小编指了指他的肚子,笑了)
李:知道我上学那会吗?也就130的体重,你瞅瞅现在!
小编:没错,其实主要还是总是坐着工作,饮食和作息并不规律,发福也算是职业病吧。
李:可不!我觉得反正是再这么发展下去,媳妇都得跑了!
小编:那可得加油减肥了啊!今天真的很感谢您抽出时间!谢谢!
(最后在补几张设备特写)
结语:李杨老师作为国内年青一代音频行业从业者,他的思想确实有很多和老一辈录音师有很大差别。小编在录音室里看到,几乎所有的设备都是围绕Pro tools数字系统搭建的。不仅如此,很多理念也有一些差异。伴随着整个行业完成从模拟到数字的全面普及,小编由衷希望能有更多新生的力量加入进来。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
-
2015-06-19
匿名
Lakeside studio 貌似摩登的都在这里吧 我去年去过 还跟这录音师聊天的 设备好像换了不少 硬货都到哪里去了???? -
2015-06-18
匿名
能不能讲讲N B一点的话筒 或者讲讲录音也好 -
2015-06-16
匿名
梁博 -
2015-06-16
匿名
李杨老师的录音室叫什么名字啊? -
2015-06-16
匿名
对梁博的同期录音比较感兴趣,同期录音收录条件要求是不是很高?国内同期录的好像还不多,能多说些就好了。 -
2015-06-12
匿名
小编明知故问 不过这个话筒样式还不错 -
2015-06-12
匿名
小编:嗯,那这算是入门级话筒了吧。BLUE是它的品牌吗? 这小编装傻啊,合瑞创展的枪文吧,这个录音师倒是个实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