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维特(LEWITT)发布新品 RAY——首支自动对焦你声音的麦克风

2024年4月《Midifan月刊》电子杂志发行,8 篇技术文章在线阅读

低频灵魂,不同凡响:Earthworks DM6 打击乐专用话筒评测

叮咚音频正式代理 Lunacy Audio,令人惊叹的交互式效果器 BEAM 横空出世

精准混音/监听全担当——森海塞尔全能型监听耳机 HD 490 PRO 上手评测

普乐韵兴:MOTU Microbook 和 Ultralite Mk3 Hybrid 试用

普乐toysound 添加于 2010-11-19 ·

分享到微信

共有 8 条评论
很高兴这两天拿到了Motu的Microbook和Ultralite Mk3 Hybrid这两款声卡,迫不及待想与大家分享使用的感受,因为网上已经有了一些对这两个声卡的评测,而它们正好是Motu今年主推的两款便携声卡,所以我索性来对它们做一个横向的试用比较。

一直以来Motu一直生产着较高端的声卡,在它们发布了便携声卡Traveler、Ultralite之后正式进军中低端市场,直到今年,它们又推出了更加 小巧漂亮的Microbook和Ultralite的升级版Ultralite Mk3 Hybrid再次吸引了用户的眼球。如果单从性能上看Ultralite Mk3 Hybrid显然全面超越Microbook,不过Microbook简洁、讨巧的外形的确又比Ultralite Mk3 Hybrid强了不少,其实通过比较不难发现,二者虽然都是针对中低端用户,但是其功能、用途的定位是不太一样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两款产品的区别: 





首先是外观,二者都是典型的美国风格,Ultralite Mk3 Hybrid是实用主义,Microbook是像苹果那种的极简主义。

Ultralite Mk3 Hybrid的黑色机身给人一种厚重感图,机身是合金材料,重量跟小上网本差不多,不算轻。机身上的所有部分都物尽其用,非对称的散热口比较好的解决了机 身的散热问题,面板上没有按钮,而是跟旋钮整合到了一块,所有旋钮都有点按功能,前面板还有一个LCD显示屏,比较直观。在前面板右侧可以进入“独立模 式”,结合旋钮可以对EQ等相关参数进行调节,不过我更习惯在电脑的控制台上做设置操作。

很多人会说Microbook看起来又是一款“苹果风 格”的跟风产品,而且连包装盒都是苹果的风格图。但其实Motu和苹果本来就颇有渊源,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们就编写了苹果电脑的第一个音乐程序,所以这次 它们算是在硬件上又配合了苹果一把。 Microbook机身是像macbook pro那样的银色,除了接口外没有任何旋钮或按钮,所有控制都在电脑上完成。重量非常轻,大小只有Ultralite Mk3 Hybrid的一半,大概手掌大小,如果经常外出的人带着会非常的方便。

从外观就可以看出Microbook肯定比Ultralite Mk3 Hybrid更容易携带,同时也可以满足对外观有要求的朋友或者苹果的粉丝,不过在另一方面,会有很多人更喜欢丰富的操作方式和用旋钮控制增益的那种感觉。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它们的相关参数:

 

Microbook

Ultralite Mk3 Hybrid

模拟话筒输入

1(需XLR转TRS)

2

模拟线路输入

3

10(包括2个XLR、TRS混合输入)

模拟输出

2

10

数字输入输出

SPDIF数字输出

SPDIF数字输入/输出

MIDI接口

MIDI输入/输出

耳机输出

小三芯输出

大三芯输出

采样率采样精度

24bit/48kHz

24bit/192kHz

电脑接口

USB1.0

USB2.0/Firewire400

DPS处理

EQ/压缩

EQ/压缩/混响

供电方式

USB供电

火线/电源供电

从这个表上可以看出,Microbook在肯定功能上没法跟Ultralite Mk3 Hybrid比。Microbook的话筒输入必须要XLR转TRS是它的外观设计决定的,同时也把旋钮和midi接口弄没了。耳机小三芯输出确实不太方 便。并且因为面板没有旋钮和电平指示,控制操作都要在电脑上完成。好在在Cuemix里的DSP处理和灵活的路由(内置5条混音总线)弥补了一些前面的不 足,因为对于这种小声卡有DSP处理的确实不多,而且仅仅比Ultralite Mk3 Hybrid少了个混响而已,当然如果有就更好了,方便“听湿录干”。 Microbook使用的接口是USB1.0,不过对于24bit/48kHz的采样应该够用了,新的MBOX3 MINI也是这样。特别要提的是Microbook在连续工作数个小时后机身居然一点热度都没有,这点值得称赞。

Ultralite Mk3 Hybrid接口比Microbook就要多了很多,而且无论是外部面板控制还是电脑的控制台的操控都很直观,外部旋钮功能像个小调音台,可以对每一通道 的参数进行调节。 10进14出的接口可以满足多种需要。Ultralite Mk3 Hybrid作为Ultralite Mk3的升级版将之前的双火线连接改成了一个火线和一个USB2.0接口,火线口可直接供电。同时将以前前面板的48v幻象电源开关和PAD预衰减开关变 成了指示灯,改由上方增益旋钮点按控制。这两点改变无疑又给Ultralite Mk3 Hybrid加了分。 

然后来说说软件部分的感受:

驱动安装十分方便,去官网(http://www.motu.com/download)下一个mac或win的最新驱动就行,不过要注册一个新账号才能下,然后一直点“NEXT”就完成了。



接 着将声卡连接电脑,这两款声卡在我使用的过程中驱动都表现很稳定,没有出现不识别或掉线的情况。下面我们来它们看看 Cuemix的不同,首先是左上角,Microbook是 “SOLO”显示,而Ultralite Mk3 Hybrid还显示了一个DSP占用率,看来MOTU的意思就是Microbook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了。





其它界面都差不多,左边是“输入”、“混音”、“输出”通道,右边是具体设置和显示。处理上Ultralite Mk3 Hybrid比Microbook多一个自带混响,但只有房间效果,用途就是歌手监听。而Microbook多了一个自带信号发生器可以观察频谱或傅里叶 函数等,Ultralite Mk3 Hybrid不带信号发生器要使用同样功能只能借助外部软件了。


两者EQ设置一样,但是压缩部分不同,Microbook有一个KNEE拐点平滑度的调节,Ultralite Mk3 Hybrid是RMS和PEAK两种模式的的选择,另外因为DPS能力的问题Microbook没有Ultralite Mk3 Hybrid里的限制器。


TALKBACK功能在Microbook里面是没有的,不过Microbook的Cuemix最大的特点是路由的灵 活,output每个输出的source下拉菜单里自由选择信号来源,这丰富了本来有限的输出通道。不过Ultralite Mk3 Hybrid在路由上更加方便,共有8个bus,所有bus可以自由调整每个通道的比例。

总体来看,Cuemix的压缩效果还是不错,比较自然,不过不管EQ、压缩还是混响都不支持在以插件形式在宿主软件中运行。



接 着来看它们在nuendo中的延迟情况,使用的是macbook pro,win7的系统。Microbook的延迟设置是在device菜单下的setup里面,最小延迟设置为(1ms),在回放过程中爆音比较严重。 我试了能够正常使用的是8ms的情况,延迟算是可接受的范围。


Microbook在1ms的延迟


Microbook在8ms的延迟


而Ultralite Mk3 Hybrid的相关设置在程序菜单里有个“MOTU audio console”下,samples buffers最小值为64,回放有爆音,但没有Microbook严重。正常使用的话一般设置到192或256。


Ultralite Mk3 Hybrid在samples buffers64下的延迟


Ultralite Mk3 Hybrid在samples buffers256下的延迟


最 后照网上评测的惯例要有RMAA测试,个人认为这种结果不是绝对准确值,受电脑和系统等因素的影响,下面是我在 macbook pro990中的win7系统下做的测试,仅供参考,由于Microbook无法进行回路测试,所以下面给出Ultralite Mk3 Hybrid在24bit/44.1kHz下的结果。 




 

频响曲线


总结:

这两款产品是师出同门的便携声卡,但是定位针对不同用户, Microbook对于平时只是录个吉他什么的,或者要求便捷性的朋友是个不错选择,还有如果苹果粉丝想跟自己的macbook“配套”又觉得 Apogee duet价格稍高的话,它也挺合适,至于有人认为48khz的采样率不够高,我倒觉得没必要,因为对于普通个人用户48khz足够了。而 Ultralite Mk3 Hybrid用途比较多,可以做现场录音,可以制作5.1声道,对于编曲混音也满足了基本需要,你甚至可以把当做一个调音台!当然,如果不局限于MOTU 还有更多的选择。声卡没有绝对的好坏,不一定贵的就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Motu Microbook图片: 








Motu Ultralite Mk3 Hybrid 图片: 







文章出处 http://www.audioplaza.com.cn/info-detail/info698.htm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

共有 8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