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维特(LEWITT)发布新品 RAY——首支自动对焦你声音的麦克风

2024年4月《Midifan月刊》电子杂志发行,8 篇技术文章在线阅读

低频灵魂,不同凡响:Earthworks DM6 打击乐专用话筒评测

叮咚音频正式代理 Lunacy Audio,令人惊叹的交互式效果器 BEAM 横空出世

精准混音/监听全担当——森海塞尔全能型监听耳机 HD 490 PRO 上手评测

和聲樂理入門-第四講:從和弦加法到主音化初步概念

孙志贵 添加于 2014-06-29 ·

分享到微信

共有 5 条评论

請在確保前三講的知識已經全部消化之後、再從這一講開始學。

從和弦加法到主音化初步概念 

作為工具而言,這一小節要講的主要知識肯定不是無中生有、而是為了迎合某種需求而生的。咱們先從調式音樂開始聊起。

可能大家已經厭倦了咱們市面上現有的一些樂理教材一開始就塞給你各種調式:IONIAN(調一音階&自然長調)、DORIAN(調二音階)、PHRYGIAN(調三音階)、LYDIAN(調四音階)、MIXOLYDIAN(調五音階)、AEOLIAN(調六音階&自然短調)、LOCRIAN(調七音階)、旋律長調、旋律短調、和聲長調、和聲短調、宮、商、角、徵、羽,偏偏都還是以C為第一音級來講的!你們自己去翻兩頁就知道怎麼回事了…以C為第一音級的話要分別記住不同調式當中哪些音需要升降…看看這恐怖的記憶量,就這還要你強行記憶呢(現在還不是死記硬背的時候)。

不過,在華語流行音樂圈當中,倒是有個說法:你每一次換用的功能和弦都是「從某個調式衍生而來」的,而你換和弦的過程在有些時候就被稱之為轉調。在那些流行音樂人眼裡,你左手一整小節都在彈奏C的根音,而右手沿著C長調(CDEFGAB)「三個音三個音往上加」地彈奏「iii6」(GBE)、「V」(GBD)、「I6」(EGC),你就是在彈奏C長調的九和弦(作為基底和弦)──這就是他們常說的和弦加法:你在彈奏基底和弦的同時,右手彈奏的和弦累進亦符合基本的五度循環規律及其衍生規律(比如常用執尾);而每一次基底和弦的切換,在他們這些流行鍵盤手來看卻又都是轉調──他們把「彈奏分解和弦」視為「彈奏對應的某個調式的旋律」,而這基底和弦在切換時還是要遵循五度循環規律及其衍生規律的(比如常用執尾及其連鎖,還有終止形,等)、且右手的和弦累進在轉調前後仍舊保持著規範的和弦銜接關係。

看我上面寫完這一段話,細心的同學應該已經發現了:這就是以C長三和弦為主和弦、在這個指定的主和弦作為基底演奏的這段時間內實現某種程度的主音化…不過,我們還是回到和弦級數來討論比較好。那麼:假定上面整曲是C長調的話,那就是以「I」這個原本的一級和弦作為基底、實現原位和弦累進(在此之上實現執尾及其連鎖);如果上面整曲不是C長調的話…假設是G長調,那這就是以「IV」四級和弦(C和弦)為臨時主音、實現主音化,而「IV」這個基底和弦「被當做臨時主音使用這一段時間」就是我在上一講當中提到過的「主音定域」:某個主音化(「某級和弦被當做主音來使用」這樣一種臨時變化效果)固定作用時間範圍

我們會將「主音化」拆分成「轉調」、「借用」、「轉旋」這三種情形分開討論,但總體概念還是相同的(這轉調的講法和華語流行音樂界還是有區別的)。我們會在之後的章節當中結合SATB來詳細說明主音化的這三種情形的具體使用法則,本講當中我先接著說一下「借用」和「轉旋」是怎麼回事(上面已經說過轉調了)。 

五度順接、借用和弦、移旋 

可能大家會納悶:既然第三講一開始就和弦執尾及其連鎖講了這麼多詳細的定義,那麼、就第二講的D進和S進而言、如果沿著五度圈盡可能完整地走一圈正進或者變進的話,該在怎樣的場合與第三講一開始的知識結合使用呢?有一種場合是可以用到的:主音化順接。本小節就以正進作為範例、來討論連續主音化在五度順接當中的用法。
(至於基於五度變進的運用,就留給大家自行嘗試研究、舉一反三)

讓咱們重新複習一下正進形式圖,這是正進五度順接的全部基本形式:


【圖4-1】正進形式圖(取自島岡讓《綜合和聲:實技・分析・原理》一書)

我們從這張圖可以看到D6和D4D4和D2D2和T這三對音級和弦全部都是音級相鄰,或者說五度圈當中某個和弦前後隔著的兩個和弦之間只有一級之差。於是,我們可以藉此作為突破口,銜接兩個只有一級之差的和弦,而主音化的知識可以在這裡當做調味劑來使用。

本次用作範例的和弦執尾是「I - iii - ii - V - I」,據說在流行音樂當中也比較常見:


【圖4-2】和弦執尾「I - iii - ii - V - I」

但咱們聽「iii - ii」這個銜接的時候會覺得似乎少了點什麼。其實,它「既不是正進、也不是變進、彼此又不是代理和弦關係」,那該怎樣處理呢?可以在「iii」和「ii」之間插入一個「vi64」:


【圖4-3】和弦執尾「I - iii - vi64 - ii - V - I」

大家可以看到我在插入這個新和弦的時候盡可能和同一小節內的另一個和弦共享了一些音,這涉嫌SATB的基本寫作規範(次中音和中音的起伏盡可能趨少、趨小、趨無)。

目前這樣聽起來的話剛好沒問題。當然,我們可以在這裡再試一下主音化的借用技巧:若以「ii」為主音的話,「vi64」可以改成「VI64」、作為相對於「ii」的屬和弦借用


【圖4-4】和弦執尾「I - iii - VI64 - ii - V - I」

這樣一來就算完成了,這就是藉由次五級和弦(相對於「ii」的屬和弦)來實現主音化的過程。

如果套用我在第二講當中講到的抬腿理論來分別形容「iii - vi64 - ii」和「iii - VI64 - ii」的話,我會把兩者都形容成「準備把腳落到一個指定高度的路面對象上(可能是一個大石頭,也可能是其它地形)」、但是後者的精神面貌稍微更加積極一點(畢竟VI64起到了屬和弦的作用,好似這個旋律正在賣力登階梯一樣)。

當然,可能有些同學會認為這樣不見得就真的好聽。其實,拋去眾口難調這一點先不談,這些技巧只有用得巧才能實現出眾的聽感,音樂還是得「好聽至上」;而我在這裡也只是希望大家先掌握這個方法而已。

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研究一下劉歡的《鳳凰於飛》當中關於借用和弦的使用技巧。我不推薦大家去線上搜尋現有的分析文章──那些人差不多都是想把流行音樂常用的執尾往這曲子裡面生搬硬套的…他們往往只知道用哪個和弦可以「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於是他們那樣子多半也只會被俗套拖著走。學樂理就像過日子,與其迷信他人、不如相信自己的靈活思考(前提是有足夠的知識武裝頭腦)

需注意的是,上文只提到了相對功能和弦(又稱「副次固有和弦」,以「次五」「次二」「次四」稱之)。如果同名長短調互相借用和弦的話,此時的借用和弦被稱為準固有和弦;而如果通過「連續使用準固有和弦」的手法、在某個時間段內「實現同名長短調各級和弦互換」、而主旋律不變的話,我們稱之為「轉旋」。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第一講第二小節內要將長調的四級音「FA」稱之為「次屬音」?咱們可以就長調這個前提再看一下正進完全形:「T - D6 - D5 - DS4 - D3 - D2 - D1 - T」,如果把D5「VII」當做主音的話,那麼、它的次屬和弦就是「IV」…而「IV」本來就是長三和弦,在當做次五和弦使用的時候(其作用自然是相對於「vii」的屬和弦)是不需要做什麼變動的、直接從七個音級和弦當中拿來就用,於是「IV」這個音自然而然地被稱之為「次屬音」。不過,為了避免混淆,除了「屬(七)和弦」和「減(七)和弦」這兩個功能和弦在被借用的時候可稱作「次屬(七)和弦」和「次減(七)和弦」之外,我們統一使用「次幾和弦」稱呼其它的借用和弦

主音化的三種情形(「轉調」、「借用」、「轉旋」)的初步概念先介紹到這裡。等我們學習足夠的SATB四聲體寫作知識之後,我們會進一步討論、學習這三種主音化情形的更多細則。 

四聲體配置 - 進階 

本小節主要就是羅列一些看似零碎的概念,會講到構成音的重複和省略、上三聲標準配置等。

因為是四部和聲,所以每個和弦肯定都會有一個音重複:我們可以討論「根音重複」、「第1音重複」、「第3音重複」、「第5音重複」等(依具體情況而定);如果出現省略音的場合〔註3〕,可能還會有一個重複音。
〔註1〕只要是限定進行音〔註2〕,就不允許重複
〔註2〕限定進行音包括上行限定進行音(將要準備上行的和弦構成音的導音「TI」,可以短二度上行到主音)和下行限定進行音(將要準備下行的和弦構成音的第7音,都是二度下行)。
〔註3〕我們可以視情況省略第5音,也只有第5音可以被省略…至於「V7」和弦省略根音之後的形態,我們將其作為導(七)和弦來處理
〔註4〕如果是三和弦的第二轉位的話,因為第五音仍須在非低音的聲部當中起作用、所以此時需要且只能重複第五音

至於用作終止元素的「I」和弦,有時會有省略第五音、重複根音的情形(此時的低音是根音),這種形態叫做「略5複根形」(另稱「5省重根形」)。

我們在稱呼每個和聲的低音以外的部份的時候,均將其統稱為「上部構成音」。如果上部構成音沒能和低音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和弦的話(也就是有第5音被省略了),那麼、此時的上部構成音就是不完全形

上部構成音本來就是各自分配在中音、高音、次中音這三個聲部當中的。我們在討論配分的時候、說的就是上部構成音的配分組態的開閉疏密──在僅用3個上部構成音就可以構成一個完整和弦的情況下,通過高音和次中音之間的音程長短而判斷的話:當這個距離是八度的時候,我們稱之為八度配分;如果這個距離大於八度,我們就稱之為開離配分(簡稱「開配分」);如果這個距離小於八度,我們就稱之為密集配分(簡稱「密配分」)。

以上就是關於四聲體配置方面的一些細則。 

寫在最後 

大家可能從最近這兩講推斷出我每一講的內容節奏:一半知識是執尾連鎖方面的討論、另一半則是從SATB四聲體的一些細則開始細述。不過,在四聲體知識講得夠多的時候,我們也就有條件針對已經講過的執尾連鎖知識進行更細緻的討論與學習。

我們下一講會講到四聲體寫作當中不同和弦之間每個聲部前後銜接時的一些細則,在此基礎上還會接著講解其它的知識點。在此之前希望各位自行搞懂迄今為止已經學過的知識,別忘了結合鍵盤演奏時的聽覺來消化喔。

我一直都非常希望我的這個和聲樂理連載教學系列可以幫助到越來越多的人,借此讓他們接觸到傳統和聲的魅力、可以自己搭配自己想要的和弦累進和聲部銜接、能夠自己明白有些泰斗的編曲「到底好在哪裡」。祝大家充電愉快。

本講到此為止



文章出处 http://www.midifan.com/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

共有 5 条评论